水稻粒型主效QTL-GS7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201195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307.作物基因组及遗传学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Grain shape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appearance and the processing quality and yield of rice grain. GS7, a major QTL associated with rice grain length, grain width and the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was identified by the D50/HB277 RILs. Now GS7 was narrowed down to a 4.8kb region on Chr7 base on a larger secondary segregating population. In this project, GS7 will be position cloned; the sequence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complementary test will be finish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xpression patterns and protei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GS7 will also be analyzed.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gin and domestication of GS7, genotype and haplotype analysis will be carried based on function marker and sequencing.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ill be useful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ontrol the grain shape, and breed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rice cultivar for different market demand by MAS.
水稻籽粒粒型不仅影响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还影响千粒重及产量。本项目利用水稻材料D50和HB277构建的RIL群体,在第7染色体定位到一新的同时控制水稻粒长、粒宽与长宽比的主效QTL- GS7,通过高代次级分离群体,已经将GS7限定在4.8Kb染色体区域内,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拟通过序列分析与转基因等方法克隆GS7,对其时空表达模式,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等进行研究,利用GS7功能标记与基因测序分析不同水稻品种GS7的基因型,了解GS7是否广泛调控着不同水稻品种的粒型,并初步分析其起源与驯化特征。初步阐明其影响稻米粒型的分子机理。本研究结果将对阐明稻米粒型形成机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培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水稻籽粒粒型不仅影响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还影响千粒重及产量。本项目利用水稻材料D50和HB277 构建的RIL 群体,在第7 染色体定位到一新的同时控制水稻粒长、粒宽与长宽比的主效QTLGS7,通过高代次级分离群体,将GS7限定在4.8Kb 染色体区域内,并获得了可以进行MAS育种的分子标记FMGS7;通过RT-PCR、基因型分析及转基因初步验证了GS7候选基因的功能;GS7基因主要在水稻叶片及幼穗中表达;对52份各种粒型的水稻品种的GS7单倍体型分析,发现GS7增加粒长的基因型来自热带粳稻;GS7与另一控制粒型的主效QTLGS3没有上位性互作,但是具有叠加效应,当GS7为D50型(Type3),同时GS3为A型时水稻品种粒长更长;本研究结果将对阐明稻米粒型形成机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培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发表了相关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llelic variation for a candidate gene for GS7, responsible for grain shape in rice
负责水稻粒形的 GS7 候选基因的等位基因变异
  • DOI:
    10.1007/s00122-012-1914-7
  • 发表时间:
    2012-10-01
  • 期刊: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影响因子:
    5.4
  • 作者:
    Shao, Gaoneng;Wei, Xiangjin;Hu, Peisong
  • 通讯作者:
    Hu, Peisong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lmm4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邱结华;魏祥进;胡培松
  • 通讯作者:
    胡培松
水稻苗期低温白叶突变体cde2 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魏祥进;宋健
  • 通讯作者:
    宋健
一个水稻“斑马叶”叶色突变体基因zebra leaf2(zl2)的图位克隆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魏祥进;邵高能;唐绍清;胡培松
  • 通讯作者:
    胡培松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两个垩白突变体的鉴定及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
  • DOI:
    10.16819/j.1001-7216.2017.700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习春;鲁菲菲;吕育松;罗荣剑;焦桂爱;邬亚文;唐绍清;胡培松;魏祥进
  • 通讯作者:
    魏祥进
超级稻品种中嘉早17高产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作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大维;圣忠华;陈炜;李潜龙;魏祥进;邵高能;焦桂爱;王建龙;胡培松;谢黎虹;唐绍清
  • 通讯作者:
    唐绍清
水稻苗期低温白叶突变体cde2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魏祥进;胡培松
  • 通讯作者:
    胡培松
矮秆小粒水稻潇湘矮的形态学与分子遗传学分析
  • DOI:
    10.16819/j.1001-7216.2017.6156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吕育松;谢耘丰;圣忠华;邬亚文;唐绍清;胡培松;魏祥进
  • 通讯作者:
    魏祥进
我国华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遗传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洪俊;王智权;徐俊锋;陆广文;江玲;翟虎渠;魏祥进;万建民
  • 通讯作者:
    万建民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魏祥进的其他基金

LSD1与LSD2调控水稻叶片和胚乳中淀粉合成并影响稻米品质与产量的机理研究
  • 批准号:
    32372099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影响水稻籽粒垩白形成与粒重的基因OsBT1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初步研究
  • 批准号:
    31471472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9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