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山区公路弯道景观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机理研究

批准号:
51008142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杨志发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808.地下与隧道工程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于卓、张景海、杨斯淇、王琳虹、俄文娟、田晶晶、孙维圆、乔飞燕、田利友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很多,其中直接或间接与驾驶员相关的因素引起的事故在大多数研究报道中几乎都超过了2/3,而这些事故的最主要致因是驾驶员的不当决策。驾驶员的驾驶决策是在接受道路、交通及路侧环境景观信息刺激后进行的。以往相关研究中,关注重点主要是驾驶员在不同道路特征参数下心理和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对道路景观与行车安全相互作用规律及影响机理很少涉及。本项目以事故多发且相对严重的山区公路弯道为研究对象,在协同理论指导下,基于人机工程学、仿真分析方法,研究驾驶员、弯道分类方法,分析驾驶员在不同景观属性和道路条件下心理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探究山区公路弯道景观、弯道线形和驾驶员三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山区公路弯道处三要素协同作用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公路景观与行车安全关系提供参考。
英文摘要
本项目以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为理论基础,以项目组搭建的驾驶员信息采集系统为支撑平台,以山区弯道景观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开展了驾驶员在山区道路行驶时的行为及机理研究。项目首先研究山区公路弯道处景观、道路的特点,驾驶员的特点,提出弯道的分类方法和驾驶员选择依据;在实际道路调研和驾驶员调查基础上选择试验弯道路段及驾驶员,并进行试验研究;为研究模拟驾驶实验代替实车道路实验的可行性,研究一种用于山区弯道驾驶员生理要素变化规律分析的对比研究体系,设计了模拟驾驶数据采集平台、实车实验数据采集平台以及实验流程;进行驾驶模拟器和实际道路驾驶时驾驶员心率变化规律研究,建立不同路况时驾驶员心率变化模型,找寻驾驶模拟器驾驶和实际道路驾驶时驾驶员心率变化差异,探究了山区公路弯道景观、线形和驾驶员三要素的作用机理;以景观色彩均值、驾驶时间为自变量,驾驶员心率均值为因变量,基于趋势面分析方法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为更方便的进行山区道路对行车安全影响特点的研究,构建山区景观对行车安全影响的仿真流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仿真软件,为研究山区道路驾驶员行为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技术。.项目研究中,总结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组申报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8篇,其中EI检索5篇,1篇待检索;项目组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生5人。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书的各项规定指标的要求。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影响因子:--
作者:王琳虹;李世武;周茹波;杨志发;冀秉魁;姚雪萍
通讯作者:姚雪萍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国科技论文
影响因子:--
作者:杨志发;管欣;于卓;宋平
通讯作者:宋平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国科技论文
影响因子:--
作者:杨志发;管欣;于卓
通讯作者:于卓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杨志发;宋玉林;管欣;李世武
通讯作者:李世武
车路协同环境下高速公路车辆加入车队的群智感知与场论评价模型
- 批准号:51978310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9
- 负责人:杨志发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