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家族性HNPCC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基因突变规律研究

批准号:
81060035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负责人:
张剑权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03.消化系统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黄桂林、王绪麟、曹玉文、丁元升、商嵩山、芮东升、齐芸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遗传背景的大肠癌中,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最常见 ,约占全部大肠癌病例的5%-15%。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错配修复 (MMR)基因种系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MSI)引起。与人HNPCC 密切相关的有D2S123、D5S346、BAT-25、BAT- 26和BAT-40五个微卫星位点,有hMLH1、hMSH2、hMSH6、hMSH3、hPMS1、hPMS2六个MMR基因。MMR基因突变谱及微卫星不稳定位点在不同人群中具有多样性,新疆哈萨克人群与内地人群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背景差异且哈萨克人群结直肠癌高发,其HNPCC家系的研究较少。系统研究以建立新疆哈萨克人群HNPCC错配修复基因、MSI突变库并制定相应的突变检测策略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进新疆行哈萨克HNPCC大家系筛查及对所收集的HNPCC家系患病者肿瘤DNA样本进行MSI和MMR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探讨其变化规率
英文摘要
目的 检测新疆哈萨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大家系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对HNPCC家系检测的意义。 方法 HNPCC家系筛查:对课题组先期筛查所得HNPCC家系采用电话、信访、当面询问等方式进行随访,进一步完善家系调查,以先证者为核心绘制出包含四代的HNPCC家系图谱,进行系谱分析,并建立家系成员档案。以调查随访完整的哈萨克HNPCC大家系105例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所有成员大肠组织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选择BAT25、BAT26、D2S123、D5S346和D17S250五个微卫星位点行聚合酶链反应(PCR)。 结果 HNPCC家系的17例肿瘤患者中MSI的阳性率为100%,其中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患者16例(94.1%);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的患者1例(5.9%);选择的微卫星位点中Bat-25和Bat-26位点MSI表达率最为突出,在HNPCC组中分别为80%、100%;这17例患者均存在hMLH1或hMSH2表达阴性。家系88例未发病成员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者44例(50%),这44例成员中有40例hMLH1或hMSH2表达阴性。DNA测序显示这些患者存在hMLH1或hMSH2基因突变。hMLH1基因检测到G-A及A→T替换突变,hMSH2基因检测到C-T及A→T替换突变。二者均未检测到缺失突变。DNA测序发现该家系存在结论 HNPCC患者中MSI-H的患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表达缺失、较早的发病年龄、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及低分化癌的发生之间有较好一致性。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0
期刊:山东医药
影响因子:--
作者:丁元升;商嵩山;张剑权;DING Yuan-sheng1,SHANG Song-shan,ZHANG Jian-quan (
通讯作者:DING Yuan-sheng1,SHANG Song-shan,ZHANG Jian-quan (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张剑权
通讯作者:张剑权
DOI:--
发表时间:2010
期刊: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丁元升;张剑权
通讯作者:张剑权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现代预防医学
影响因子:--
作者:张剑权
通讯作者:张剑权
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09.01.032
发表时间:2009
期刊:现代肿瘤医学
影响因子:--
作者:张剑权
通讯作者:张剑权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