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的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批准号:
81101008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负责人:
宋煜青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1007.心境障碍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田成华、乔宏、黄剑、梁军、罗晓敏、李小钧、后轩、张磊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BP)是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发作的疾病,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负担。BP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2%。然而BP的病因、病理机制不明。近几十年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药物不断有新的发展,然而治疗BP的情绪稳定剂却没有重大突破。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我们认识BP的致病基因。然而,大部分BP的遗传学研究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有少数对BP易感基因的报道,但是样本量较少,症状评估欠详细。我们知道不同人群,可能的致病基因不同,不同的症状群或临床表型有不同的致病基因,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建立中国汉族人群BP的临床资料和DNA数据库,筛查可能的易感基因,分析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更深入理解BP的病理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英文摘要
(一)双相障碍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研究背景:我们通过收集双相障碍患者的DNA来检测基因的多态性,希望发现双相障碍的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内容:通过关联分析的方法,更有效的发现基因多态性位点,首先选取典型病例,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筛查出差异基因。然后再根据筛查的差异基因的数量,采用高通量或低通量的检测SNPs的方法在大样本患者中验证。.重要结果:我们已经收录双相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各200例,已选取典型病例和正常对照各10例的DNA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尚未返回。.科学意义:进行分步骤,分方法的联合分析方法,进行SNPs差异筛选,做到精准筛查,寻找出双相障碍患者的生物标记物,从而为发现双相障碍的病理机制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二)双相障碍脑结构和功能磁共振(MRI)研究 .研究背景:双相障碍又是大脑的疾病,MRI是目前少有的对活体大脑直接进行研究的有些手段。目前欧美大国投入大量资金启动人脑计划,计划未来对脑神经活动进行研究。对双相障碍的脑功能和网络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大脑影像学研究对双相障碍脑功能和网络是否存在异常。.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是收集双相I型障碍(符合DSM-IV诊断标准)稳定期患者(HAMD<7,YMRS<6分)和正常对照各20例,对受试者进行一次头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包括T1相,T2相,DTI和BOLD相扫描。然后,对MRI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脑结构和功能的网络图像,包括基于T1相灰质体积和形态的结构图像、基于DTI的脑白质结构图像,基于BOLD相的功能图像。接着,基于先验的ALL解剖图谱为模板,构建灰质体积和形态结构网络、脑白质结果网络和功能网络,并计算网络的拓扑属性,比较两组之间拓扑属性的差异。.重要数据: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已经对6名受试者进行了头颅的静息态磁共振扫描。.科学意义:根据双相障碍患者大脑磁共振的研究,希望寻找双相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将来能成为双相障碍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工具。.(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识别负性情绪的面部表情上受损.我们采用新设计的以中国人面孔的表情识别工具,首先在562名健康大学生进行信效度检验,然后在44明患者以及匹配的41名健康对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总体上识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要低于正常对照(p =0.018)。患者对害怕(p=0.029)和伤心(p=0.037)识别率要比正常对照差,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Chinese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how Impairment in Negative Facial EmotionRecognition Using a Newly Designed Task with Culture Attunement
使用新设计的文化协调任务,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负面面部情绪识别能力受损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影响因子:--
作者:Zhiren Wang;Gabor S Ungvari;Christoph U Correll;Charles Zaroff
通讯作者:Charles Zaroff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