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靶向具有肿瘤干细胞和EMT双表型的循环肿瘤细胞:Disulfiram在抑制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101573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负责人:
张利玲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1809.肿瘤复发与转移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黄方、胡艳洁、宋颖秋、刘俊丽、朱芳、张瑞光、陈叶珊、李跃华、魏武杰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我们已经证实循环肿瘤细胞(CTC)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只有具有肿瘤干细胞(CSC)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双表型的乳腺癌CTC才能形成转移灶,而ALDH1和NFκB分别在CSC和EMT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显示:能负性调控ERK/NFκB/snail通路的ALDH1抑制剂Disulfiram具有抗肿瘤活性。因此我们推测:Disulfiram可通过抑制ALDH1抑制肿瘤干细胞样CTC的干性;通过抑制NFκB,逆转EMT,降低CTC的侵袭性,并进一步减少干细胞样CTC的产生;而失去CSC和EMT表型的CTC最终会凋亡,无法形成转移灶。本课题以具有CSC和EMT双表型的乳腺癌CTC为切入点,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Disulfiram对干细胞干性的抑制和对EMT的逆转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明确其对具有上述双表型CTC的靶向抑制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为制定乳腺癌靶向治疗新策略提供方向。
英文摘要
复发与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拥有上皮间质转化(EMT)和癌干细胞(CSCs)双表型的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在乳腺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EMT的发生至关重要,而EMT现象的发生常伴随着干细胞/干样细胞(stem-like cells)的产生。因此,具备靶向EMT与CSCs双表型能力的药物将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本课题首先为了更好的明确CTC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通过检索Medline和ISI Web of Knowledge,对49篇文章所涉及到的6825名乳腺癌患者进行Meta-analysis,我们发现:无论在早期乳腺癌还是在转移性乳腺癌,外周血中CTC的出现均是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这一研究结果为推动CTC检测在乳腺癌诊治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本课题进一步通过体内外实验,重点探讨了临床上已安全使用超过60年的抗酗酒药物Disulfiram在抑制乳腺癌EMT和干细胞潜能方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我们的结果首次发现Disulfiram能抑制TGF-β诱导的EMT:Disulfiram 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抑制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并伴有细胞形态的变化。Disulfiram还抑制与侵袭转移相关的MMP-1和MMP-3的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的结果更表明:通过抑制EMT,Disulfiram也相应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球囊形成实验及CSCs标志物的检测进一步表明:Disulfiram在抑制EMT的同时也抑制了肿瘤干样细胞的产生,表现为自我更新能力的减弱、ALDH活性的下降、以及CD44+/CD24-细胞群的减少。我们对Disulfiram抑制乳腺癌EMT和干细胞潜能的作用机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Disulfiram能抑制NF-κB的活性,并下调ERK/NF-κB/Snail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抑制EMT和CSCs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为“老药新用”—— Disulfiram抗肿瘤治疗的新用途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从拮抗EMT和CSCs双表型这一角度进行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1158/1078-0432.ccr-12-1587
发表时间:2012-10-15
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影响因子:11.5
作者:Zhang, Liling;Riethdorf, Sabine;Pantel, Klaus
通讯作者:Pantel, Klaus
Disulfiram通过miR-30/SOX4/WNT7B调控EMT和肿瘤干细胞抑制乳腺癌转移的机制
  • 批准号:
    8167294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6.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6
  • 负责人:
    张利玲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