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离子通道空间分布的变化在DRG神经元异常自发放电中的作用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0900443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负责人:
刘一辉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914.认知模拟、计算与人工智能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杨明浩、李建宁、魏春玲、吴小波、巨文锋、路美玲、崔睿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神经病理性痛是外周或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慢性疼痛。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的异常自发放电是产生神经病理性痛的重要外周机制,因此,探索DRG神经元产生异常自发放电的机制,对人类防治神经病理性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大都集中研究DRG神经元的胞体,用胞体上得到的信息推测神经元整体的情况,却忽视了神经元各部位的兴奋性有所不同这一重要事实。我们认为,正是DRG神经元各个部位兴奋性的差异性及其动态变化造成了异常自发放电,而造成各部位兴奋性变化的原因是离子通道的空间分布发生了改变。据此猜测,本项目利用多腔室数学模型,系统研究离子通道空间分布的变化对DRG神经元各部位兴奋性的影响,揭示其在DRG神经元异常自发放电中的作用,并结合形态学和电生理手段,揭示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大鼠DRG神经元通道分布的改变及其在神经元异常自发放电中的作用,为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英文摘要
神经病理性痛是外周或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慢性疼痛。损伤神经的异位自发放电是产生神经病理性痛的重要外周机制,因此,探索损伤神经异位自发放电的机制,对人类防治神经病理性痛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后,损伤区会表达正常情况下不表达的离子通道,如Ih通道,持续钠通道等,是损伤神经异常兴奋的离子通道基础。这些研究都把目标集中在内向流通道上,然而外向流通道对于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以及高频率放电的维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目研究了CCI模型大鼠损伤坐骨神经上的钙离子激活钾通道的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以及电生理学方法证明,CCI模型大鼠损伤坐骨神经上有钙离子激活钾通道的异常表达。该结果为理解损伤神经异位自发放电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本项目的另外一个研究发现了两个由三态跃迁机制产生的神经放电节律,这种三态跃迁节律是否可以呈现随机共振或者随机自共振行为,值得进一步研究。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
期刊:生命科学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李建宁;巨文峰;钱召强;刘一辉;任维
通讯作者:任维
DOI:--
发表时间:--
期刊:生理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匡国晖;刘一辉;任维
通讯作者:任维
DOI:--
发表时间:--
期刊:生物物理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崔睿;王姗姗;李晋;王栋;刘一辉;任维
通讯作者:任维
DOI:--
发表时间:--
期刊:生物物理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孟林伟;刘一辉;任维
通讯作者:任维
DOI:--
发表时间:--
期刊:山东医药
影响因子:--
作者:李建宁;任维;刘一辉
通讯作者:刘一辉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