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洲的中国物理学家群体研究
批准号:
11075109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负责人:
尹晓冬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A25.基础物理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李艳平、刘树勇、尹沛、王志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洲的中国物理学家对中国物理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受研究资料的限制,此方面研究多着重于这些物理学家在国内的发展,而对其在欧洲的学术活动研究以及与当时社会政治的关系还不够深入、系统,已成为近代物理学史研究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本课题以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洲的物理学家为研究对象,根据档案、通信等第一手资料,系统、细致地梳理中国物理学家在欧洲的具体学术活动,在此基础上分析西方科学家与中国物理学家的关系及影响,考察当时社会、科学背景下中国群体物理学家的科研活动对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与教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不仅对深入研究中国近代物理学史、中外交流史有重要意义,对当前科技政策研究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英文摘要
当前侧重研究留美物理学家及其回国后在国内发展成就较多,对留欧物理学家的学术活动脉络及影响关注较少,尤其以地域和研究领域划分的群体性研究更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课题以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洲的中国物理学家为研究对象,分地域与研究方向考察他们在欧洲的学术活动及后来对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课题组按照计划到全国各地及欧洲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加之之前在欧洲搜集挖掘到的文献,对这些资料与文献进行整理与解读,系统、细致地梳理了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洲的中国物理学家在欧洲的具体学术活动,同时访谈相关物理学家。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对20世纪上半叶留学英国、法国、丹麦的中国物理学家的学术活动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案例分析,对他们留学欧洲活动及后续影响做出较为准确的描述。同时,也分析了西方科学家与中国物理学家的关系及影响,考察了当时社会、科学背景下中国物理学家的科研活动对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与教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深化与细化了中国近代物理学史。. 研究表明,留英物理学家在数量上没有留美的人数多,但是整体水平很高而且比较平均,他们在英国学到的金属物理学、晶体学、宇宙射线专业知识对中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对这些留英的33位物理学家,我们逐一做了案例研究,其中对留英物理学家张宗燧、胡乾善做了全面深入的案例分析,关于张宗燧对约束系统量子化的工作课题组发表了一篇英文论文,该研究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与认可,本课题负责人也因此获得美国物理学会2014年贝勒讲席。对留学丹麦的物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丹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签署科学交流协议的西欧国家,玻尔研究所对新中国物理学的发展起到长久的促进作用。. 本课题完成了除留德物理学家以外的全部研究计划,发表论文26篇,另外5篇已被收录。同时,通过本项目研究,拓展了与此相关的新的研究课题;全面展开口述史的研究,对多位物理学家进行访谈,与物理学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下一步更好深入的完善本课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中国科技史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胡树铎;王志
通讯作者:王志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大学物理
影响因子:--
作者:尹晓冬;周金蕊
通讯作者:周金蕊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影响因子:--
作者:尹沛;尹晓冬
通讯作者:尹晓冬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力学与实践
影响因子:--
作者:尹晓冬
通讯作者:尹晓冬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自然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尹晓冬;周金蕊
通讯作者:周金蕊
量子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00-1950)
- 批准号:11205105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2.0万元
- 批准年份:2012
- 负责人:尹晓冬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