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菊科植物入侵介导的AMF与植物群落的互作反馈作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37200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404.农田草害、鼠害及其他有害生物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Based 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competitive exclusion of native species and rapidly form a single community, three Chinese typical invasive composite plants Ambrosia artemisiifolia,Flaveria bidentis and Bidens pilosa were taken as examples to study their interactions betwee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and plant community during their invasion in common garden experiment for many years. Arbucsular mycorrhizal fungi was focused on studying by ecology and microbe molecule biology. The effect of the invasion of composite plant on the plant community was studied. AMF community in the soil and colonized in plant roots was focused on exploring how AMF was changing.The effects of AMF that enriched in rhizosphere soil of the mixed planting in the different time during the invasion on the photosynthesis and the absorption of nitrogen were compared.The role of AMF in the competitive growth between the invasive plants and native plants and its merchanism were clarified.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AMF community to the invasion of plant growth and competition was explored. Combined with the changes of plant community and AMF in the common gard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AMF community and plant community succession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will help to support and enrich the hypothesis of soil microbial feedback of exotic plant invasion and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habitat restoration by soil microbial.
利用野外同质园试验,以豚草、黄顶菊、三叶鬼针草3种重要外来菊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竞争排斥本地物种而迅速形成单一群落的现象,以植物与AMF互作为切入点,经过多年定点采样与调查,采用传统生态学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方法,重点研究外来菊科植物入侵对入侵域植被和入侵域土壤和植物根系AMF群落的影响,探究外来菊科植物入侵域AMF变化的普遍规律;采用同位素标记方法,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比较不同植物、入侵不同时间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混种处理根际土壤聚集的AMF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光合作用和氮吸收的影响,明确AMF在入侵植物竞争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究不同AMF群落在入侵植物入侵过程中的贡献,并结合同质园试验中植被和AMF群落变化,进一步探讨入侵植物入侵过程中AMF变化与植物群落演替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支持和丰富外来植物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反馈假说,可为入侵生境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本研究以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3种入侵菊科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入侵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假说,以植物与AMF互作为切入点,采用生态学与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外来菊科植物入侵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研究结果大大丰富了外来植物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反馈假说,该研究可为入侵生境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结果如下:. 1、3种入侵植物根际AM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不同,但是3种入侵植物聚集的AM真菌均偏利于入侵植物的竞争生长。其主要机理为(1)侵染率与植物的根冠比呈显著的正相关,三种入侵植物在与本地植物竞争生长过程中通过增加入侵植物AM真菌的侵染率或降低本地植物的侵染率增强其竞争能力;(2)AM真菌侵染促进了入侵植物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因而促进了入侵植物的生长;(3)本研究表明在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生长过程中,AM真菌菌丝桥介导的碳、氮转移与入侵植物的竞争能力非正相关关系,且这种转移与本地植物种类有关。. 2、三种外来菊科植物随入侵时间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相近的规律:三种外来植物入侵域的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入侵时间增加都表现出升高趋势;三种植物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的影响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三种外来菊科植物随入侵时间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三叶鬼针草和黄顶菊入侵域的速效磷含量随入侵时间变化持续升高,而豚草入侵域的速效磷含量随入侵时间变化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三叶鬼针草和黄顶菊对入侵域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豚草单种处理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连续四年都未发生显著变化,豚草混种处理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随时间持续降低。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三叶鬼针草与不同本地植物竞争对土壤 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生物多样性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闫 静;张晓亚;陈雪;王月;张风娟;万方浩
  • 通讯作者:
    万方浩
AMF对入侵植物黄顶菊与棉花竞争生长的反馈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闫静;李乔;张风娟;万方浩
  • 通讯作者:
    万方浩
3 种菊科入侵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的 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物安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罗雪晶;石青;贾月月;张风娟
  • 通讯作者:
    张风娟
施肥和种间竞争对黄顶菊入侵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植物保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艾英;杨晴;陈凤新;叶红;张风娟
  • 通讯作者:
    张风娟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acilitate growth and competitive ability of an exotic species Flaveria bidentis
丛枝菌根真菌促进外来物种黄顶菊的生长和竞争能力
  • DOI:
    10.1016/j.soilbio.2017.08.019
  • 发表时间:
    2017-12-01
  • 期刊: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9.7
  • 作者:
    Zhang, Feng-Juan;Li, Qiao;Wan, Fang-Hao
  • 通讯作者:
    Wan, Fang-H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nbsp; Effects of nitrogen addition o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invasive species Flaveria bidentis and two native species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张风娟
  • 通讯作者:
    张风娟
意大利苍耳入侵对土壤酶活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月;张玉曼;贾月月;张风娟
  • 通讯作者:
    张风娟
紫茎泽兰5种挥发性物质对木霉和灰霉的化感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植物保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风娟
  • 通讯作者:
    张风娟
重要外来入侵植物随南水北调工程传入京津冀受水区的风险评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生物安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志鑫;王瑞;张风娟;冼晓青;万方浩
  • 通讯作者:
    万方浩
遮阴和藜竞争对黄顶菊光合荧光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艾英;齐艳玲;李彦生;张风娟
  • 通讯作者:
    张风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风娟的其他基金

根系微生物组在豚草生长-防御权衡中的作用
  • 批准号:
    32272562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黄顶菊入侵对根际土壤芽孢杆菌多样性的影响及芽孢杆菌对其入侵的反馈作用机制
  • 批准号:
    31972343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AM真菌对外来植物黄顶菊入侵的正反馈及其作用机制
  • 批准号:
    31171906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