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社会”理论的华南宗族化聚落形态研究
批准号:
51708275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19.0 万元
负责人:
顾媛媛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802.城乡规划
结题年份:
2020
批准年份:
2017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杨舢、钱慧、周扬、朱敏慎、冯怡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华南地区宗族化聚落以其社会组织方式的特殊性、强大性和延续性吸引了大量学者的目光,但对其形态的关注以及形态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始终游离在主流学术界的视野之外。本课题尝试以“空间-社会”理论为基础,研究华南宗族化传统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相关问题。研究以探讨宗族化聚落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采用“假设-检验-解释-演绎”思维演进方法:首先,建立“空间-社会”的研究框架,解答空间形态如何物化社会制度;在对宗族化传统聚落形态的原型、结构和要素进一步归纳的基础上,借助福柯权力关系理论聚焦“空间-社会”互动的理论框架,研究宗族权力的实践与聚落空间形态和制度的构建的互动关系;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形态特征的宗族化聚落的横向比较研究,最终,提出“权力-时间-空间”统一体猜想,探索在“国家-基层”治理的动态过程中,华南宗族化聚落的形成机制与地域建构的重构。
英文摘要
The specificity, formidability and continuity of the clan-organized settlements in southern China drew lots of attention from sociologists, but the research of the form stud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orm and social structure haven’t got acceptance from mainstream academia. The research tries to take the space-society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to explore the form of clan-organized settlements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structure. The research begin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n-organized settlements, and follows an evolution of hypothesis-test-interpretation-deduction. Firstly, building a research framework of space-society to interpret how space materialize social system. And then, focus the frame of space-society interaction by virtue of power theory of Foucault by inducing the prototype, structure and elements of the settlements, to stud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actice of clan pow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ce and the institution. Finally, raise a hypothesis of power-time-space unity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lan-organized settlements and the regional reconstruction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dynamic procedure of state – grassroots’ governance throughout a series of comparative studies.
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空间—社会”辩证法,既要看到空间的物质属性,又要看到空间的社会属性和空间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课题从华南地区宗族化聚落形态研究入手,提炼宗族化传统聚落形态的特征,形成宗族化传统聚落形态的原型、结构和要素的归纳,借助福柯权力关系理论聚焦“空间-社会”互动的理论框架,建立宗族化乡村地区的社会结构(“家庭→宗族”)和空间形态(“住宅→聚落”)的相互联系,以解析“家国同构”的社会意识在潮汕地区传统聚落中的空间表征。通过同地区、不同形态特征的宗族化聚落的横向比较研究,探讨宗族权力的实践与聚落空间形态和制度的构建的互动关系。选择另一种高度规划的空间——首都为样本,解读在规划编制阶段,权力如何借助技术的“外壳”影响空间塑造,从而巩固权力;在规划实施阶段,分散化的营建权力如何在现实利益格局考量下回归技术理性,直接影响空间落实。通过民国首都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权力-技术-空间”结论分析,探析空间实践、技术运用和空间表征的协同关系,解读权力如何在规划阶段争夺、影响、裹挟“技术”,并在落实阶段再次渗透,从而干预城市空间的形成,从“规划-建设”和“权力-技术-空间”两个维度交叉分析权力、技术和空间三者的关系。在“空间-社会”关系视角下,住区不仅仅是一种空间形式,也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和容器,更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者。空间活动通过它们所参与其中的社会关系结构,能从社会生活中得到它们的效能,当空间网络扩展至城市范围,社会活动效能就会进一步演化为城市社会活力。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13791/j.cnki.hsfwest.20190106
发表时间:2019
期刊: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影响因子:--
作者:邢忠;袁川乔;顾媛媛;乔欣
通讯作者:乔欣
DOI:10.11819/cpr20201208a
发表时间:2020
期刊:城市规划
影响因子:--
作者:邢忠;汤西子;周茜;顾媛媛;陈子龙
通讯作者:陈子龙
DOI:--
发表时间:--
期刊:国际城市规划
影响因子:--
作者:顾媛媛;陈子龙;邢忠;乔欣;靳桥
通讯作者:靳桥
DOI:--
发表时间:2018
期刊: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影响因子:--
作者:顾媛媛;邢忠;叶林;周茜
通讯作者:周茜
DOI:10.19830/j.upi.2018.450
发表时间:2020
期刊:国际城市规划
影响因子:--
作者:邢忠;汤西子;顾媛媛;周茜
通讯作者:周茜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