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在水稻与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互作中的作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70176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401.植物病理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disease caused by Aphelenchoides besseyi is one of the major quarantine diseases in the world. It can result in severe losses i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A. besseyi is among the few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which have acquired ability to feed above-ground parts of plants through evolution. This project plans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synthesis and response of six plant hormone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two rice varietie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fter A. besseyi infection, in comparison to non-infected control rice plant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varieties. Furthermore, exogenous application hormone analogs and their inhibitors to rice plants, or using hormone-deficient rice lines, will be conducted and the changes in the degrees of resistance to A.besseyi in treated or hormone deficient rice plants will be investigated.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 the roles of plant hormones in the pathogenecity of A. besseyi to rice, and will also provide the basis to explore new approaches to control A. besseyi.
水稻干尖线虫引起的水稻干尖线虫病是我国乃至世界主要水稻产区的重要检疫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干尖线虫也是植物寄生线虫中通过进化获得寄生植物地上部分能力的少数种类之一。本研究拟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干尖线虫侵染不同水稻品种后不同生长期和器官中的6种植物激素合成及反应基因表达的变化,并通过外源施用植物激素、激素合成抑制剂以及使用激素缺陷株,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植株对干尖线虫抵抗程度的变化,明确各激素在水稻与干尖线虫互作中的角色。本研究为探求激素在水稻干尖线虫致病中的角色和寻找新的防治途径提供基础和依据。

结项摘要

水稻干尖线虫是全世界各稻米产区最具有危害性的水稻线虫之一,也是全世界重要性列第十位的植物寄生线虫。本研究首先建立了5种适用于不同目的的水稻干尖线虫接种体系;对水稻品种进行了抗感筛选,发现日本晴和特特普分别为水稻干尖线虫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通过qRT-PCR 技术,分析了干尖线虫侵染水稻后,水稻中激素合成和反应基因表达的变化,发现水杨酸途径的相关基因在感病植株中均下调表达,而在抗病植株表达显著上调。其他5个激素途径相关基因表达趋势在不同时期不一致;施用外源激素或抑制剂和水稻激素缺陷株接种验证,发现无论高浓度还是低浓度,喷雾水杨酸类似物、茉莉酸甲酯、乙烯利和独角金内酯类似物的植株中线虫的数量较对照都有显著的下降;脱落酸喷雾后,线虫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喷雾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抑制剂均能增加日本晴对干尖线虫的感病性。水杨酸合成缺陷体NahG、信号传导途径沉默体WRKY45-RNAi,茉莉酸合成缺陷体Hebiba及茉莉酸反应沉默体COI-RNAi植株中干尖线虫的数量,无论在苗期还是穗期较对照都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增加。研究干尖线虫侵染后不同部位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没有特定部位特定基因表达集中升高或者降低,说明苗期干尖线虫很有可能分散在不同部位。本研究明确了水杨酸在水稻干尖线虫与日本晴的互作中起到了主要防御作用,找到了起关键作用的激素,为全面了解取食地上部分器官线虫的致病机理和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水稻干尖线虫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pecies delimitation of rice white tip nematode, Aphelenchoides besseyi (Nematoda: Aphelenchoididae), in China
中国稻白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线虫纲:Aphelenchoididae)的种群结构和物种界定
  • DOI:
    10.1111/ppa.13113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Plant Pathology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Xu X.;Qing X.;Xie J. L.;Yang F.;Peng Y. L.;Ji H. L.
  • 通讯作者:
    Ji H. L.
Studies on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inoculation methods of rice white-tip nematode, Aphelenchoides besseyi
水稻白尖线虫不同接种方法效果研究
  • DOI:
    10.1163/15685411-0000324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Nematology
  • 影响因子:
    1.2
  • 作者:
    Xie Jialian;Yang Fang;Wang Yanping;Peng Yunliang;Ji Hongli
  • 通讯作者:
    Ji Hongli
近年水稻主要线虫病害的研究进展
  • DOI:
    10.13802/j.cnki.zwbhxb.2017.201720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植物保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家廉;杨芳;黄文坤;彭德良;彭云良;姬红丽
  • 通讯作者:
    姬红丽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环境变化对水稻 osfh1 突变体成蛋白家族表达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广西植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斌;李明玉;杜志烨;汪开顺;肖凯;王鑫;石杨;姬红丽;陈稷;黄进
  • 通讯作者:
    黄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