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晶形态对混合相云微物理量分布影响的分档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7517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505.大气物理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Given the inherent shortcoming of the present MMM (Microphysical Method of Moments) bin scheme in discribing mix-phase cloud, the purposes of this project are to develop a noval mixed phase cloud bin scheme and provide a state-of-the-art tool for the study of cloud microphysics. By combining with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this mixed phase cloud bin scheme is expected to describe the detaile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deposition, aggreation of ice crystals with different shapes, and the progressive conversion of rimed snow to graupel. Consequently, the abilit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cloud microphysics in terms of riming, sublimation as well as aggregation can be improved by means of such scheme. Moreover, studies can be accomplished by comparing of simulations with in-situ aircraft observations (liquid water content, ice number concentration, ice water content as well as the size spectra)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ce habits on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phase partitioning in mixed clouds. The achievements of this project are expected toimprove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cloud microphysics.
针对现有MMM(Microphysical method of moments)冰雪晶分档方案在冰相过程数值处理方面的不完备性,拟在原分档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云物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展一个考虑冰晶形状,可以较为精细的描述不同形状冰晶粒子凝华、丛集过程,并可较为详细地描述冰雪晶到霰的渐进性转化过程的混合相云多阶矩分档方案,以提高现有MMM分档方案对上述微物理过程的模拟能力,为云微物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实用工具;进而利用所发展的模式,对已有的飞机垂直探测所获取的云微观资料(各类冰雪晶数浓度,含水量及粒子谱型等)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敏感性实验,研究冰雪晶形态对混合相云冰液相分布及转化的影响,并对比分析验证新分档方案的模拟能力。

结项摘要

本项目通过4年的研究,完成了飞机观测资料的处理分析,选取了典型地区层状云天气系统开展了飞机穿云观测,综合分析了华北地区层状云微物理垂直结构,尤其调查了典型层状云不同部位云微物理量,即冰雪晶粒子及液态水的分布情况。开展了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中冰雪晶形态可变方案与传统参数化方案对云结构和降水进行了模拟,飞机观察到中等程度的树枝状物和板状物表明,在成熟的降水阶段,凇附对冰粒子的生长有显著贡献。对冰晶聚合体和柱状冰晶的观测表明,聚合、沉降与凇附共存,这些过程在大量大冰晶粒子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种方案的24小时地表降水累积的区域平均值非常接近。然而,两种方案在降水分布的时间和空间演变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种方案之间降水量的差异与降水粒子的云水含量分布和下落速度有关。具有可变冰晶形态的微物理方案能够更好地模拟层状降水的雨强,因为此类微物理方案能够捕捉到质量加权下降速度和密度从初始的粒子到降水粒子的渐近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本项目使用 WRF 模式中的传统的参数化微物理方案结合分档方案,即Morrison、WSM6、SBM、P3 四种微物理方案构建集合,用以模拟2017年5月22日河北省的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降水过程。研究发现不同的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对流云区液态含水量,冰水含量的垂直分布各不相同,而模拟的层状云区液态含水量,冰水含量的垂直分布结果较为相似。冰粒子和雨滴数浓度的垂直分布可以通过三个成员的总体平均值(Morrison、P3和SBM方案)再现。此外,由两个成员的集合平均值(冰晶形态可变方案P3和分档SBM方案)模拟的对流云的范围大于观测值,而由两个成员的集合平均数模拟的层状云的范围与观测值相似。该研究在人工影响天气关键区的预报与判别方面、大气辐射等方面有较为重要的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and sea salt aerosols on a heavy rainfall event during the early-summer rainy season over coastal Southern China
  • DOI:
    10.1016/j.atmosres.2021.105923
  • 发表时间:
    2021-11
  • 期刊:
    Atmospheric Research
  • 影响因子:
    5.5
  • 作者:
    Jiaxu Guo;Yali Luo;Jiefan Yang;Kalli Furtado;Hengchi Lei
  • 通讯作者:
    Hengchi Lei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WRF microphysics ensemble through comparisons with aircraft observations
通过与飞机观测结果的比较来评估 WRF 微物理系综的性能
  • DOI:
    10.1016/j.aosl.2020.100013
  • 发表时间:
    2020-12
  • 期刊: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Fu Yuan;Lei Hengchi;Yang Jiefan;Gao Zhibo
  • 通讯作者:
    Gao Zhibo
Comparison of aircraft observations with ensemble forecast model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层状降水微物理特征飞机观测与集合预报模型结果对比
  • DOI:
    10.1080/16742834.2020.1780902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Fu Yuan;Lei Hengchi;Yang Jiefan;Guo Jiaxu;Zhu Jiangshan
  • 通讯作者:
    Zhu Jiangshan
太行山东麓层状云微物理特征的飞机观测研究
  •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4.19202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大气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洁帆;胡向峰;雷恒池;段英;吕峰;赵利伟
  • 通讯作者:
    赵利伟
Idealized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ice seeding in convective clouds using a bin microphysics scheme
使用箱微物理方案对对流云中冰播种的理想数值模拟实验
  • DOI:
    10.1016/j.aosl.2022.100258
  • 发表时间:
    2022-06
  • 期刊: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Jiefan Yang;Hengchi Lei
  • 通讯作者:
    Hengchi Le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河北一次层状云系降水的微物理机制数值模拟与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气象与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秀娟;姜忠宝;杨洁帆;夏葳;张超
  • 通讯作者:
    张超
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微物理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大气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朝霞;杨洁帆;雷恒池
  • 通讯作者:
    雷恒池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ffects of Cloud Top Temperatures and Generating Cells on Secondary Ice Production in Stratiform Clouds with a Detailed Microphysical Model
利用详细的微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云顶温度和生成细胞对层状云二次产冰的影响
  • DOI:
    10.1080/16742834.2012.11446969
  • 发表时间:
    2012-01
  • 期刊: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杨洁帆
  • 通讯作者:
    杨洁帆
巨盐核对云滴活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气候与环境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洁帆;雷恒池;张云
  • 通讯作者:
    张云
微降水雷达测量精度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气候与环境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洪;雷恒池;杨洁帆
  • 通讯作者:
    杨洁帆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洁帆的其他基金

基于MOAT方法的云微物理过程相关参数敏感性评估及北方地区层状云云微物理量的集合预报研究
  • 批准号:
    42075192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利用毫米波雷达Doppler功率谱和偏振参量反演云滴/冰晶谱分布及垂直气流的方法研究
  • 批准号:
    41475028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1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冰雪晶粒子分档模式发展及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 批准号:
    41005073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