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源储能系统构建理论、控制和设计方法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337009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30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706.电力电子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China is a disaster-prone country, the disasters can bring great loss to nuclear power and major project. Power storage system can provide sustainably stable power to key department such as nuclear power station, major project, communication service, disaster relief as well as national defens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an also restrain the intermittent power fluctuations of renewable energy,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wind power and photovoltaic power, etc. Multi-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an exer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energy storage element respectively, overcome the drawback of single 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have the energy system optimized in economy, reliability and function. The project will carry out studies on constructor theory, control and design method of multi-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The project will make breakthroughs in key area as power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its design method, including the circuit plan of multi-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energy configuration and access method; obtain the circuit design method of multi-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We will obtain the energy configuration of multi-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disclos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different storag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 multi-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structure and gain multi-source collaborative control method. We will also obtain the fault-tolerant design method of multi-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cluding fast fault diagnose technology and fault-tolerant control method. The project will provide the theory support to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multi-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result.
我国属灾害频发国家,灾害可对核电、重大工程造成巨大损失,储能系统能够为核电站、重大工程、通信、抢灾救灾、国防等要害部门提供持续可靠的电能。储能系统也可以平抑再生能源的间隙性波动问题,促进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应用。多能源储能系统可以发挥不同储能元件的各自的特性,克服单一储能系统存在的缺陷,实现储能系统在经济性、可靠性、功能性等方面的优化。本项目将开展多能源储能系统构建理论、控制和设计方法的研究。重点突破多能源储能系统的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架构和设计方法,包括多能源储能系统的电路方案、储能配置方式和接入方式,掌握多能源储能系统的电力电子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多能源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方案,揭示不同储能元件特性的相关性,构建多能源储能系统控制构架,获得多能源协同控制方案.掌握多能源储能系统容错设计方法,包括多能源储能系统的快速故障诊断技术和容错控制技术。预期成果将为多能源储能系统的工程化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结项摘要

我国属灾害频发国家,多能源储能系统能够为网络与通讯、精密制造、核电站、国防等重大工程提供持续可靠的电能。本项目开展了多能源储能系统的构建理论、控制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提出了多能源储能系统架构的演绎方法,包括多能源储能系统架构的抽象模型、系统架构演绎方法和综合评估方法。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的架构自动寻优算法,自动生成架构并能够自动进行筛选。以面向重大工程的多能源供电电源系统应用为例,设计并研制一种多能源储能系统。.针对多储能单元的接入问题,提出了适应多能源特性和负载特性的能量管理方案,包括燃料电池的能量管理方案、燃气发电机的冷启动方案、超级电容和电池能量管理方案等。提出了多种功率变换软开关电路拓扑、调制和控制方法,显著提升了功率变换器效率、功率密度和动态性能。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研制功率变换标准化积木,显著提升了储能系统可靠性、可制造性、可扩展性。.根据不同能源的特点,并基于对多能源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提出了多能源储能系统的多种能源协同控制方案。制定了多能源供电优先级并设计了多能源协同方案。探索了基于等效阻抗不等式组和基于阻抗分子分母式的两种稳定性分析方法。.提出了元件、电路、系统三个方面的容错方案。针对元件级的故障,提出了功率变换器中元件故障的自动诊断方法;针对电路级故障,提出了并联逆变器的容错设计方法;关于系统级容错,提出了一种分层容错运行控制策略,提升了系统应对不同故障类型的容错运行能力。在多能源储能系统容错方面,提出了基于固态断路器的多能源单元故障切除方案,利用故障电流方向性特性实现保护的选择性,防止了故障的扩大,保证了系统的供电连续性。.研制了包括30 kW燃料电池、30kW/40 kWh锂离子电池、30kW/400 kJ超级电容等的多能源储能系统试验平台,验证了所提出的多能源储能系统的构建理论、控制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成果已经在国内建成重大工程多能源应急电源示范系统中获得应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7)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5)
会议论文数量(44)
专利数量(18)
基于平均模型的三相四线制逆变器多管开路故障诊断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电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战;王伯荣;马皓;白志红
  • 通讯作者:
    白志红
Dynamic Electrothermal Model of Paralleled IGBT Modules With Unbalanced Stray Parameters
杂散参数不平衡的并联 IGBT 模块动态电热模型
  • DOI:
    10.1109/tpel.2016.2542198
  • 发表时间:
    2017-02-01
  • 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Tang, Yunyu;Ma, Hao
  • 通讯作者:
    Ma, Hao
Design methodology of resonant inductor in a ZVS inverter
ZVS 逆变器中谐振电感的设计方法
  • DOI:
    10.1109/jestpe.2015.2460996
  • 发表时间:
    2015-07
  • 期刊:
    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 影响因子:
    5.5
  • 作者:
    Du Chengrui;Hurley William Gerard;Xu Dehong
  • 通讯作者:
    Xu Dehong
Analysis and Injection Control of Circulating Current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环流分析与注入控制
  • DOI:
    10.1109/tie.2018.2808901
  • 发表时间:
    2019-03
  • 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影响因子:
    7.7
  • 作者:
    Wang Jun;Han Xu;Ma Hao;Bai Zhihong
  • 通讯作者:
    Bai Zhihong
Fast Transistor Open-Circuit Faults Diagnosis in Grid-Tied Three-Phase VSIs Based on Average Bridge Arm Pole-to-Pole Voltages and Error-Adaptive Thresholds
基于平均桥臂极间电压和误差自适应阈值的并网三相VSI晶体管开路故障快速诊断
  • DOI:
    10.1109/tpel.2017.2773130
  • 发表时间:
    2018-09
  • 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Li Zhan;Ma Hao;Bai Zhihong;Wang Yuxi;Wang Borong
  • 通讯作者:
    Wang Bor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三相四线制背靠背变换器零电压开关技术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电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金溢;施科研;吴宇鹰;黄杨涛;徐德鸿
  • 通讯作者:
    徐德鸿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究综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电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德鸿;李海津;李霄;张文平
  • 通讯作者:
    张文平
特定谐波消除法在T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电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严成;邹莘剑;陈敏;徐德鸿
  • 通讯作者:
    徐德鸿
一种高效率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力系统自动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德鸿;马智远;李睿
  • 通讯作者:
    李睿
40kW复合有源箝位ZVS三相PWM整流器效率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力电子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睿;徐德鸿;马智远
  • 通讯作者:
    马智远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徐德鸿的其他基金

面向电动汽车快充站等直流型负荷的主动配电架构、变换和调控方法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直流固态变压器双向功率变换及控制的研究
  • 批准号:
    51777189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燃料电池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功率变换构架及控制
  • 批准号:
    51277163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微型电网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
  • 批准号:
    50877072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高功率密度双向DC/DC功率变换拓扑与控制
  • 批准号:
    50377037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