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多吡啶铜配合物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合成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50113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702.生物分子的化学生物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Proteasome inhibitor blocks angiogenesis and induces cell apoptosis, this makes it an important antitumor drug.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found that metal complexes especially copper complexes have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proteasome and can induce apoptosis in tumor cells, while they have little toxicity to normal cells. Previously, we have synthesized series of copper、zinc、cobalt and nickel-based polypyridyl complexes with tpbd ligands, carried out antitumor and nuclease activities, and studies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We discovered that copper complexes had high antitumor activity and could induce tumor cells apoptosis, and they also could inhibit tumor metastasis. But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is polypyridyl complexes is not high, it is likely due to the poor water solution. In this work, we design and synthesize amino acid polypyridyl copper complexes, on the one hand, regulating the lipoid water partition to improve water solubility of polypyridyl complexes through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molecular skeleton; on the other hand, increasing the target of polypyridyl complexes with the aid of affinity tumor cells for amino acid. We also explore the proteasome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mechanism of amino acid polypyridyl copper complexes, this work will result in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new metal based antitumor drugs.
蛋白酶体抑制剂阻断血管生成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使其成为目前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近年来发现金属配合物尤其是铜配合物对肿瘤细胞中蛋白酶体有强抑制作用且能诱导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毒性很小。申请者前期以tpbd多吡啶为配体,合成了系列多吡啶过渡金属配合物(Cu、Zn、Co、Ni),开展了核酸酶活性及抗肿瘤活性评价,总结了构效关系,发现了多吡啶铜配合物具备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及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具备抗肿瘤转移能力。但这类配合物水溶性差,可能是导致抗肿瘤活性不是很高的原因。本课题我们设计将水溶性氨基酸结构引入多吡啶配合物中,通过构建不同的分子骨架来调控脂水分配系数,提高多吡啶配合物的水溶性,以改变配合物进入细胞内的活性;另外,借助肿瘤细胞对氨基酸的亲和性,增加配合物的靶向性。并以蛋白酶体为靶点,探讨配合物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为开发新型金属基抗肿瘤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铂类药物在治疗实体瘤中的疗效是不容置疑的,说明金属基化合物在化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作用靶点为DNA,缺乏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导致极大的胃肠道和血液毒副作用,加之铂类不能口服和严重的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发现金属配合物尤其是铜配合物对肿瘤细胞中蛋白酶体有强抑制作用且能诱导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毒性很小。基于此,我们前期合成系列多吡啶金属配合物,能够断裂DNA发挥抗肿瘤作用,且对Hela和MCF-7细胞增殖有较高抑制作用。接下来,将氨基酸结构引入到多吡啶配合物中,合成系列氨基酸多吡啶铜配合物,它们对MDA-MB-231, CAL-51, Hela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对于CAL-51细胞,配合物1-5,8的IC50值分别为0.52,0.37,0.082,0.69,0.27和0.035µM,且与CBP联用发挥协同作用,显著增强卡铂抗三阴性乳腺癌的敏感性。酶水平和细胞水平实验发现,它们与MDA-MB-231 和 CAL-51细胞作用后,p53,Bax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而Bcl-2表达量显著下调。而且,出现PARP断裂碎片p89,泛素化蛋白Ub蓄积,证实该类铜配合物能够抑制蛋白酶体活性,诱导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且分子对接术进一步显示该类配合物与靶点蛋白酶体的作用位点。体内实验发现小鼠对5的最大耐受剂量为43mg/kg,该结果为下步进行体内抗肿瘤疗效评价提供给药剂量参考。另外,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了配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毒性。这为下一步开发该类化合物作为潜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另外,我们也发现,3和5可以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的生长,破坏其形态。流式检测发现3和5能明显降低MDA-MB-231中CD44+/CD24- 和ALDH1+细胞亚群的比例,呈现剂量依赖性;也能够明显减低CAL-51中ALDH1+细胞亚群的比例,亦呈现剂量依赖性。说明3和5在对MDA-MB-231和CAL-51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的过程中对干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该研究也说明配合物具有一定的靶向乳腺癌干细胞作用特点,影响乳腺癌干细胞分子机制需要继续探讨,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寻找作用高效特异的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抑制剂奠定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1)
Synthesis, DNA binding, nuclease activity and cytotoxic studies of a wheel-shaped octanuclear copper(II) complex based on 1,2,4-triazole
基于1,2,4-三唑的轮状八核铜(II)配合物的合成、DNA结合、核酸酶活性和细胞毒性研究
  • DOI:
    10.1002/aoc.3438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Li Dong-Dong;Zhang Na;Dai Lin-Lin;Yang Zi-Bo;Tao Zun-Wei
  • 通讯作者:
    Tao Zun-Wei
Redox active and inactive binuclear cobalt(II) and zinc(II) complexes with N6O/N3O coordinating ligands: synthesis,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ytotoxicity
具有 N6O/N3O 配体的氧化还原活性和非活性双核钴 (II) 和锌 (II) 配合物:合成、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
  • DOI:
    10.1002/aoc.3548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Li Dong-Dong;Zhang Na;Yang Zi-bo;Tao Zun-Wei
  • 通讯作者:
    Tao Zun-Wei
肿瘤治疗中蛋白酶体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 DOI:
    10.14109/j.cnki.xyylc.2016.03.004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冬冬;陶遵威
  • 通讯作者:
    陶遵威
DNA binding, cleavage, and cytotoxicity of binuclear phenolate nickel(II) complexes
双核酚盐镍 (II) 复合物的 DNA 结合、切割和细胞毒性
  • DOI:
    10.1080/00958972.2017.1327047
  • 发表时间:
    2017-05
  • 期刊:
    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Li Dong-Dong;Zhao Xiu-Mei;Gu Na;Zhi Shuang;Tao Zun-Wei
  • 通讯作者:
    Tao Zun-Wei
HIF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 DOI:
    10.14109/j.cnki.xyylc.2018.07.00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支爽;李冬冬
  • 通讯作者:
    李冬冬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逼近阶跃函数和拉格朗日插值的改进DDA方法
  • DOI:
    10.16285/j.rsm.2017.07.034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岩土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健;肖明;杨阳;陈俊涛;李冬冬
  • 通讯作者:
    李冬冬
基于Relief特征选择的心衰死亡率预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丽娟;李冬冬;王喆
  • 通讯作者:
    王喆
高硬度球面磨削中球面形状误差分析与补偿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冬冬;许明明;侯海云;胡德金;许黎明
  • 通讯作者:
    许黎明
Apolarization-insensitive broadband nearly perfect metamaterial absorber at theoptical regime
在光学状态下对偏振不敏感的宽带近乎完美的超材料吸收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李冬冬
  • 通讯作者:
    李冬冬
全氟羧酸钕2,2’-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特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Guang Pu Xue Yu Guang Pu Fen Xi/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佘江波;李冬冬;王鹏飞;朱永刚;韦玮;彭波
  • 通讯作者:
    彭波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