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尺度效应的一维金属纳米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30114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106.金属低维与亚稳材料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One-dimensional (1-D) metallic nanomaterials (such as metallic nanowires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a few nanometers to hundreds of nanometers) have stimulated great interest in the past decade as important building blocks for future nanosca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NEMS), however, the ability to achieve the full potentials of these fascinating technologies is ultimately limited by how they will behave at relevant length scales, in particular, their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Existing experimental data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nanowires mainly focus on samples with diameters above 100nm, while recently published work on ultrathin gold nanowires provided data for sub-20nm---currently bo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while the so-called "smaller is stronger" size effect remains valid for single crystal metallic nanowires, their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study for sample dimensions ranging from 20 to 100nm, and find out the transition stage and its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In this project, by adopting and further improving our patented Micro-Mechanical Device-based in situ nanomechanical testing platform, we will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size-dependent mechanical behavior of metallic nanowires and reveal the transition mechanism of plastic deformation for sampl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is research will expect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high performance 1-D metallic nanomaterials through crystal-structure engineering.
一维金属纳米材料(包括直径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金属纳米线)作为未来纳米电子器件及纳米电机系统(NEMS)的基本元件在过去二十年里激起了材料学界极大的研究兴趣,然而充分利用其优异性能则根本上取决于其在相应尺寸下的力学表现,特别是机械性能及可靠性。对于金属纳米线,已有的力学测试大部分集中于直径100 纳米以上,而新近的超细金纳米线工作则提供了直径在20 纳米以下的数据---目前理论计算和实验观测均表明,对于单晶金属纳米线,尽管"尺寸越小,强度越大"的尺度效应仍然成立,但以上两个区间的形变机制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在20-100 纳米区间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找出这个力学行为转变过渡的机制。本项目将采用和进一步完善先前所设计和发展的微机械原位纳米力学测试平台,对金属纳米线的尺度效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阐明不同尺度下塑性变形的转变机制,为接下来通过调制晶体结构而研发新型高性能一维金属纳米材料奠定基础。

结项摘要

基于设计和制造高性能可靠的微纳电子器件和纳米电机系统的需求,本项目展开了对直径介于数十到上百纳米之间的一维金属及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及其相应的尺度效应探索。通过研发适用于微纳尺度的原位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高精度定量力学测试平台,及对应尺寸下多种微纳米一维材料的制备,操控和组装,对相应尺度一维微纳米材料在准静态加载和动态加载下的所表现出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分析其与尺度相关的形变机制。.利用本课题组在项目执行期间发展的一系列具有高度适配性的原位微纳米力学测试平台,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一维单晶纳米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定量原位表征:首先对特征尺寸在20-100纳米之间的单晶金属钠米线进行了一系列的定量力学测试,发现其显著的尺寸效应;并通过原位透射电镜下对该直径区间的单晶金、银、镍纳米线的塑性变形机制及其转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部分的结果也对具备纳米晶结构的宏观金属(例如镁合金和铜)的结构优化具有指导作用。类似地,我们对单晶的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硅和氧化锌纳米线等)的尺寸效应也进行了研究,并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存在于高质量的单晶硅纳米线中超过10%弹性应变的超弹性现象。这一系列的工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小尺度材料力学性质的理解,也对一维纳米材料在新一代集成电路、柔性电子器件及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此外,我们发展了一些动态纳米力学测试方法,针对该特征尺寸区间的一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各种应变速率下动态加载后的断裂特性以及循环加载下的疲劳性质的研究,并首次报道了针对一维纳米材料的高低周纳米疲劳测试平台及初步结果。考虑到其主要应用场景,还通过原位力电/力热耦合加载,研究了直径在几纳米到数十纳米的金纳米线及新型4H金纳米带在热/电加载下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力辅助的自修复现象。这部分工作对于金属钠米线在未来纳米电子器件中的可靠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最后,基于对上述单晶体系纳米线研究,我们还研制一些新型结构的一维金属微纳米材料并探索其力学性质和尺度效应,例如制备具有纳米孪晶结构的镍纳米线并发现其伪弹性现象;高熵合金微纳米柱的屈服强度对柱体直径的弱敏感性;以及金属玻璃微米线在高弹性应变下的爆闪现象等。并且衍生研制出一些具备新型结构的一维纳米混合体系(纳米环,多孔纳米棒,多级纳米线海星结构,纳米复合超级电容等),有望用于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等功能应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ide-to-Side Cold Welding for Controllable Nanogap Formation from "Dumbbell" Ultrathin Gold Nanorods
“哑铃”超薄金纳米棒的侧对侧冷焊可控制纳米间隙的形成
  • DOI:
    10.1021/acsami.6b01070
  • 发表时间:
    2016-06-01
  • 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影响因子:
    9.5
  • 作者:
    Dai, Gaole;Wang, Binjun;Shen, Yajing
  • 通讯作者:
    Shen, Yajing
High strength and high ductility copper obtained by topologically controlled planar heterogeneous structures
拓扑控制平面异质结构获得高强度、高延展性铜
  • DOI:
    10.1016/j.scriptamat.2016.07.003
  • 发表时间:
    2016-11-01
  • 期刊:
    SCRIPTA MATERIALIA
  • 影响因子:
    6
  • 作者:
    Liu, Xiaowei;Wu, Kai;Lu, Jian
  • 通讯作者:
    Lu, Jian
In situ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CrCuFeNi high-entropy alloy micro/nano-pillars for their size-dependent mechanical behavior
CoCrCuFeNi 高熵合金微/纳米柱的原位机械表征,了解其尺寸相关的机械行为
  • DOI:
    10.1088/2053-1591/3/9/094002
  • 发表时间:
    2016-09-01
  • 期刊:
    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Zhang, Hongti;Siu, Kai Wing;Lu, Yang
  • 通讯作者:
    Lu, Yang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Based High-Cycle Torsional Fatigue Testing Micromachine for 1D Nanomaterials.
基于数字微镜器件 (DMD) 的一维纳米材料高周扭转疲劳测试微型机器
  • DOI:
    10.3390/mi7030049
  • 发表时间:
    2016-03-14
  • 期刊:
    Micromachines
  • 影响因子:
    3.4
  • 作者:
    Jiang C;Hu D;Lu Y
  • 通讯作者:
    Lu Y
Copper nanocoils synthesized through solvothermal method.
溶剂热法合成铜纳米线圈
  • DOI:
    10.1038/srep16879
  • 发表时间:
    2015-11-26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Liu Y;Liu X;Zhan Y;Fan H;Lu Y
  • 通讯作者:
    Lu Y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纳米连接的互连结构的电/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 DOI:
    10.3788/cjl202148.080202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激光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任笑莹;崔健磊;陆洋;梅雪松
  • 通讯作者:
    梅雪松
直升机多频振动并联结构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
  • DOI:
    10.16385/j.cnki.issn.1004-4523.2016.05.00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振动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逊军;陆洋;陈仁良;周录军
  • 通讯作者:
    周录军
悬停状态电控旋翼桨距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航空动力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陆洋;夏鹤鸣
  • 通讯作者:
    夏鹤鸣
卫星重力测量及其在地球物理环境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厚泽;陆洋;钟敏;郑伟;张子占
  • 通讯作者:
    张子占
由ERS-1波形重构确定我国近海平均海平面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勇;鲍李峰;陆洋;许厚泽
  • 通讯作者:
    许厚泽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