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一性同时脱硫脱氮菌株的构建及其在原油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17011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106.微生物与环境互作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化石燃料中的含硫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在燃油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氧化物,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生物脱硫脱氮由于条件比较温和对环境无二次污染而逐步受到重视。然而,与生物脱硫相比,现有的脱氮菌株由于没有专一代谢途径,生物处理会损失燃烧值而限制了生物脱氮的应用。另一方面,生物脱硫脱氮是由不同的菌株来完成,为了降低成本,有必要寻找或构建能够同时专一性脱硫脱氮的菌株。针对现有生物处理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拟通过途径工程改造,进化新型脱氨酶,与咔唑降解第一步反应的相关基因组装,人工设计新型的咔唑专一性代谢途径,并将其导入脱硫菌株中,构建可以同时专一性脱硫脱氮的工程菌株;进而采用进化代谢工程手段优化菌株,提高工程菌株的催化能力。阐明重组菌株代谢模式化合物有机硫二苯并噻吩和有机氮咔唑的机制;进行原油同时脱硫脱氮试验,分析处理前后原油里面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为大规模使用生物催化剂处理原油打下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化石燃料中的含硫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在燃油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氧化物,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生物脱硫脱氮由于条件比较温和对环境无二次污染而逐步受到重视。与生物脱硫相比,现有的脱氮菌株由于没有专一代谢途径,生物处理会损失燃烧值而限制了生物脱氮的应用。另一方面,生物脱硫脱氮是由不同的菌株来完成,为了降低成本,有必要寻找或构建能够同时专一性脱硫脱氮的菌株。针对现有生物处理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拟通过途径工程改造,进化新型脱氨酶,与咔唑降解第一步反应的相关基因组装,人工设计新型的咔唑专一性代谢途径,并将其导入脱硫菌株中,构建可以同时专一性脱硫脱氮的工程菌株。在项目执行期间,进行了多个苯环脱氨酶资源的挖掘和资源筛选工作,先后克隆了来自苯胺降解菌Pseudomonas sp. AP-3的脱氨酶AmnE、Comamonas sp. CNB-1的脱氨酶基因cnbZ、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HaA2的脱氨酶基因和Bradyrhizobium sp. JS329菌的负责降解5-硝基邻氨基苯甲酸到5-硝基水杨酸的NaaA基因,完成了以上基因的异源表达和酶活力表征。完成了Pseudomonas sp. AP-3脱氨酶AmnE的晶体结构解析,从结构上指导了酶分子的改造,增强了该酶对2-氨基联苯的降解能力。NaaA基因是目前报道的唯一可以脱除苯环上氨基的脱氨酶(但该酶底物特异性很强),本研究尝试对该酶进行了分子进化,将NaaA基因与咔唑降解的第一步咔唑1,9a-双加氧酶进行串联表达,发现NaaA基因的导入可以加快咔唑的降解,初步证明突变的基因对咔唑降解的第一步产物有活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对咔唑降解的第一步基因进行了简化,删除了中间的位置功能基因orf7基因。本研究也是首次证实orf7基因至少对第一步的咔唑降解不是必需的。由于NaaA蛋白仅报道可以催化氮元素的脱除,而咔唑1,9a-双加氧酶仅能降解咔唑,并且不造成碳原子的损失,因此串联表达的基因簇可以降解咔唑但不造成碳原子的损失,在生物处理原油中有优势。将串联表达的基因导入了脱硫菌株中,成功构建了可以同时降解咔唑和二苯并噻吩的工程菌株。进一步完成了脱硫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注释工作,为继续改造菌株,提高脱硫脱氮效率提供了改造的靶点。完成了华北油田井下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研究;为正在开展的石油脱硫脱氮奠定了微生物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fficientproduction of reuterin from glycerol by magnetically immobilized Lactobacillus reuterin.
通过磁性固定罗伊氏乳杆菌从甘油中高效生产罗伊氏菌素。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Feixia Liu;Bo Yu
  • 通讯作者:
    Bo Yu
Completegenome sequence of Mycobacterium goodii X7B, a facultative thermophilic biodesulfurizing bacterium with industrialpotential
具有工业潜力的兼性嗜热生物脱硫菌古氏分枝杆菌X7B全基因组序列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4.1
  • 作者:
    Jianfeng Hou;Hongzhi Tang;Cuiqing Ma;Ping Xu
  • 通讯作者:
    Ping Xu
Crystallization and preliminary X-ray study of the deaminase AmnE from Pseudomonas sp. AP-3
假单胞菌脱氨酶 AmnE 的结晶和初步 X 射线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F-Structural Biology and Crystallization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Guofang Zhang;Xiang Liu;Hui Dong;Bo Yu
  • 通讯作者:
    Bo Y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类器官模型在前列腺研究中的应用
  • DOI:
    10.11844/cjcb.2021.06.0005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壮;于波;于晨;高栋
  • 通讯作者:
    高栋
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黄芪注射液的调节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实用癌症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季锡清;杜峻峰;陈纲;盛新华;于波
  • 通讯作者:
    于波
克山病的心肌损伤与细胞凋亡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钟学宽;于波;张邻杰等
  • 通讯作者:
    张邻杰等
海表温度与低层气温对江苏沿海冬季近地层风场特征影响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热带气象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星;苗春生;于波;陶玫
  • 通讯作者:
    陶玫
骨关节炎治疗靶点p38MAPK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国际骨科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于波;朱振安
  • 通讯作者:
    朱振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于波的其他基金

基于生长驱动的高保真多环芳烃代谢元件进化底盘细胞构建
  • 批准号:
    32370120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磷酸盐对耐热凝结芽孢杆菌L-乳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录激活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1970025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新型水体重金属吸附及逃逸控制微生物的设计与构建
  • 批准号:
    31770122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5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原油中硫、氮杂环类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同时脱除研究
  • 批准号:
    30700024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1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