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形吸虫早期感染中Th1/Th2免疫偏移及三氯苯哒唑的干预影响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760110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31.0 万元
负责人:
宋正己
学科分类:
H0309.炎性及感染性肝病
结题年份:
2021
批准年份:
2017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王芸、范东、寻琳婷、李霆、左赞、龚霞蓉、李玉莲、张镕、肖毅力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云南是肝脏片形吸虫流行的自然疫源地有着沉重的疾病负担,由于缺乏可靠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评估方法,往往使治疗延误和病情加重。前期临床研究发现肝片形吸虫感染,在易感性和治疗反应性存在明显个体间差异,细胞免疫因素可能是决定疾病感染早期结局的关键因素。目前在肝片形吸虫感染早期免疫变化和炎症反应关系未见研究报道,在影像改变和肝组织损伤程度间也缺乏连续动态的研究。通过建立SD大鼠肝片吸虫感染模型,在感染早期动态监测炎症指标、细胞免疫变化、组织损伤与影像变化的关系,探讨宿主细胞免疫与个体易感性、早期感染中Th1/Th2免疫偏移与炎症反应、影像变化及病理损伤的关系,以及抗虫药物三氯苯哒唑干预后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探讨肝脏片形吸虫早期感染与个体易感性、早期感染的细胞免疫机制,细胞免疫与炎症反应,早期影像特征和病理损伤程度,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索肝片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英文摘要
Yunnan province is the highest epidemic area of foodborne parasitic liver disease with a heavy burden of disease, becauese of the lack of early reliabl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sessment methods, so always makes treatment delays and exacerbations. Preclin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sceptibility and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 and cellular immune factors may be a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early outcome of disease infection. There was also a lack of continuous assessable index of early immunization, inflammation, image change and liver injury in the pathogen of 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 to monit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mmatory markers, cellular immunity and image chang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infect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t cell immunity and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1 / Th2 immune migration with inflammation infection , image changes and pathological damage in early infection,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he anti-insect drug trichlorobenzazole on the immunity of the body,to discuss the early infection of Fasciola hepatica,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 cellular immune mechanism of early infection, cellular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the early imaging features and the degree of pathological damage,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basis providing a method to early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
肝片吸虫病是云南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患者感染后存在早期症状不明显、耐药和治疗延迟等问题,病患往往承受着沉重的疾病负担。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肝片吸虫病在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转归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提示机体Th1/Th2漂移和药物治疗反应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本课题建立了SD大鼠肝吸虫模型,分别用三氯苯达唑、阿苯达唑和沃特曼内酯F进行干预并评估肝吸虫感染后细胞免疫、肝脏MRI、肝组织学和药物干预后基因转录组学变化。探讨了肝吸虫感染后Th1/Th2漂移与个体易感性的关系,明确了早期感染中Th1/Th2漂移与炎症水平和肝组织损伤程度相关,探究Th1/Th2漂移对急性感染疾病分期、以及三氯苯哒唑等药物干预后对Th1/Th2漂移的影响,为三氯苯哒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发现:1. 肝吸虫感染早期组织生化异常伴随细胞免疫紊乱并与组织损伤相关,感染早期以Th1免疫反应为主,慢性期向Th2漂移。在感染早期肝脏生化改变并不显著,组织学上为嗜酸细胞性炎症,在早期MRI可以发现组织损伤的信号异常。综上,Th1/Th2漂移是感染早期期和慢性期判断损伤程度和预后的指标。2. 干预药物中三氯苯达唑和沃特曼内酯F与阿苯达唑相比有较强的抗虫活性,同时对宿主肝脏基因转录通路影响也较大。3.转化研究也发现云南本地肝片吸虫散发流行与进食吸虫囊蚴污染水生植物有关。感染早期突出变化为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T细胞亚群检测有助判断个体反应性和预后。三氯苯达唑高效抗吸虫,但对机体副作用仍需观察。沃特曼内酯F在基础实验有抗虫作用,但应用中需要密切观察对机体的影响。总之,本研究的开展为肝吸虫早期预后判断和药物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也为探索高效、安全的抗肝吸虫新型药物研发提供了思路。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20
期刊:生命的化学
影响因子:--
作者:张亚红;张宝月;宋正己
通讯作者:宋正己
DOI:--
发表时间:2021
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张宝月;宋正己
通讯作者:宋正己
DOI:--
发表时间:2019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影响因子:--
作者:王超;宋正己
通讯作者:宋正己
DOI:--
发表时间:2019
期刊:实用医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王超;宋正己
通讯作者:宋正己
基于“肠—肝轴”探索运动训练通过FTO调节肝细胞铁死亡在MAFLD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360120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2.00万元
  • 批准年份:
    2023
  • 负责人:
    宋正己
  • 依托单位:
Norrin信号在肝纤维化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和龙血素B的干预影响
  • 批准号:
    81560107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7.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5
  • 负责人:
    宋正己
  • 依托单位: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生物行为和肝纤维化进程干预的分子机制
  • 批准号:
    81160062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50.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1
  • 负责人:
    宋正己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