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纵向岭谷区“通道-阻隔”作用下桔小实蝇来源地及其跨境入侵扩散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260105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4.种群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oriental fruit fly,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1912) (Diptera: Tephritidae), is an important quarantine pest in the world distributed in The subcontinent of India,Southeast Asia and regions around the Pacific Ocean. In China, the fly is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LRGR) being one of the major regions where it causes severe damage. Located in north-south directed mountains and valleys in Southwest China,mainly in Yunnan Province,LRGR is a very important ecological corridor between South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for B.dorsalis Because of the "corridor-barrier" function.Management of this fly is relatively limited, and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LRGR. Therefore, systematic studies of the fly are urgently required, particular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Yunnan and Southeast Asia. Using lure trapping,marked-release-recapture techniques,techniques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Distribution pattern,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of B. dorsalis populations,genetic structure and dispersal and migration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LRGR. Based on the research mentioned above, Origin and Mechanism of trans-boundary Invasion and Dispersal of Oriental fruit fly, Bactrocera dorsalis in LRGR will be discovered and a sustainable control strategy of B. dorsalis in the study area will be proposed.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性害虫,现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太平洋地区和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纵向岭谷区(LRGR)是我国桔小实蝇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该区域明显的"通道一阻隔"作用,构成桔小实蝇种群纵向迁移的走廊和横向交汇的屏障,被推断可能是我国桔小实蝇的重要入侵源头。本研究采用野外常年诱捕监测、标记释放回收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种群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在对纵向岭谷区桔小实蝇分布格局、种群变动规律、种群遗传结构、扩散迁移路径等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深入揭示纵向岭谷区"通道-阻隔"作用下桔小实蝇的来源地及其跨境入侵扩散机制,进而为全面认识纵向岭谷区桔小实蝇的跨境入侵、扩散蔓延过程及发生危害原因,完善桔小实蝇的风险评估和防控理论,为总体上制定可持续的桔小实蝇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结项摘要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性害虫,西南纵向岭谷区明显的“通道一阻隔”作用,构成了桔小实蝇种群纵向迁移的走廊和横向交汇的屏障。本研究集成了分子生物学、标记释放、种群系统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这一区域桔小实蝇种群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纵向岭谷区及周边国家桔小实蝇分布总体上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特点,即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递增,有规律的呈现周年分布、季节性分布和无分布的特点。由于地形的影响,桔小实蝇的分布又具有特殊性。一是以哀牢山为界,呈现西到东低的分布格局;二是在北部的金沙江低热河谷桔小实蝇呈周年分布的特殊“飞地”。其时间动态有明显的冬季模式和夏季模式。通过连续4年在怒江低热河谷和景谷的诱捕数据表明,桔小实蝇种群变动主要受气温、降雨、寄主的影响,冬季低温是导致桔小实蝇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适宜寄主的挂果期是造成桔小实蝇种群高峰的重要因素。桔小实蝇种群分别于6月、7月或8月达到增长高峰。由于环境因子的作用方式和强度因地而异,从而确定了上述2地桔小实蝇特定的种群动态特征。383条桔小实蝇线粒体COI序列共鉴定出58个单倍型,纵向岭谷区及邻近国家的的地理种群划分为两大分支:元江-红河流域分支和澜沧江、怒江流域分支。微卫星DNA分析表明,18个桔小实蝇种群被划分为6个分支。这6个分支分别位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元江-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怒江-萨尔温江流域和泰国南部岛屿。标记-释放-回收试验揭示了桔小实蝇迁飞极大地借助了气流,并主要沿峡谷形成的南北通道向纵向岭谷区扩散迁移。上述研究证明了纵向岭谷区内的纵向河谷与山系所构成的“通道一阻隔”作用使这一区域的桔小实蝇地理种群,既具有局部区域的特殊阻隔效应,又具有广泛的扩散效应。“通道-阻隔”作用机制主导着该区桔小实蝇的分布格局和跨境入侵的路径和扩散迁移过程。研究成果丰富了特定地理条件下实蝇生态学特征的认识,并对桔小实蝇的可持续控制具有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guava fruit fly, Bactrocera correcta (Diptera: Tephritidae)
番石榴果蝇 Bactrocera Correcta(双翅目:实蝇科)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
  • DOI:
    10.3109/19401736.2015.1101559
  • 发表时间:
    2016-11
  • 期刊:
    Mitochondrial DNA Part 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Jian-Hong Liu Jin Xu Yong-He Li Wenli Dan
  • 通讯作者:
    Jian-Hong Liu Jin Xu Yong-He Li Wenli Dan
刺桐姬小蜂在中国潜在分布区预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广东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俊忠;刘建宏;杨丽英;但文丽
  • 通讯作者:
    但文丽
基于荧光标记的两种实蝇在云南中南部的扩散迁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广东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建宏;郭明磊;姚文锋;潘涌智;杨珊;胡清;李聪
  • 通讯作者:
    李聪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合肥光源逐束团测量和横向束流反馈系统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筠华;刘祖平;郑凯;杨永良;李为民;刘建宏;孙葆根;周泽然
  • 通讯作者:
    周泽然
HLS逐束团跟踪监测系统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筠华;刘建宏;郑凯;李为民;孙葆根;周泽然;刘祖平;杨永良
  • 通讯作者:
    杨永良
HLS Bunch-by-Bunch测量系统研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建宏
  • 通讯作者:
    刘建宏
楚雄腮扁叶蜂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森林病虫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夏举飞;陈玉惠;李永和;刘建宏;徐荣;周航
  • 通讯作者:
    周航
一种桔小实蝇幼虫人工饲料的配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林业调查规划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珊;陈鹏;袁瑞琳;刘建宏
  • 通讯作者:
    刘建宏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建宏的其他基金

南瓜实蝇在西南“天空之岛”的空间拓展及定殖的机理研究
  • 批准号:
    31860140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