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阿洛糖为底物研究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来源的L-鼠李糖异构酶的催化机理
批准号:
31100577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柏玮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505.蛋白质、多肽与酶生物化学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朱玥明、曾艳、管于平、门燕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稀少糖是自然界中存在量极少,但具有独特的生理学功能的一类单糖。在其生物转化方法-Izumoring策略中,醛酮异构酶是实现醛糖与酮糖相互转化的关键酶,是整个稀少糖转化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可利用的醛酮糖异构酶还很少,这些酶对于底物的选择性差、催化活力低,严重制约着功能性稀少糖的转化。本研究将在综合几种不同异构酶对底物的识别机理基础上,主要探索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来源的L-鼠李糖异构酶(L-RhI)与D-阿洛糖的结合与催化作用。首先构建该酶的异源表达系统,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分析其各项酶学性质;然后通过蛋白结晶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以该酶蛋白、酶-底物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酶对D-阿洛糖的催化活性区;进一步利用定点突变等分子生物技术,定向改造并提高该酶对D-阿洛糖的选择性,揭示以D-阿洛糖为底物的A. tumefaciens L-RhI的催化机理。
英文摘要
L-鼠李糖异构酶(L-RhI)是稀少糖生物合成策略中一个重要的醛酮异构酶,它可以实现D-阿洛酮糖与D-阿洛糖之间的相互转化。提高L-RhI对D-阿洛酮糖或D-阿洛糖的底物选择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项目以A. tumefaciens L-RhI为出发酶,利用理性与非理性设计相结合的蛋白改造策略,建立了L-RhI的定向进化实验方案,并获得了优势突变体。.首先,项目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如液相色谱法和UV检测法等,并首次利用了等温滴定微量热解决了稀少糖的转化检测难题,研究了L-RhI的酶学性质与催化动力学特点。这种方法因为灵敏度高,干扰较少,不需要分离底物和产物,在糖转化分析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二,横向比对C. thermocellum RpiB、S. rubiginosus D-XI、P. stutzeri L-RhI等酶对于底物D-阿洛糖的催化机理,并以P. stutzeri L-RhI的晶体结构为模板模拟了A. tumefaciens L-RhI的结构,对接分析了其与底物的作用位点,用理性设计的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突变位点,定点突变获得了优势突变体F66Y,发现其对D-阿洛酮糖与D-阿洛糖的底物选择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三,利用吡喃糖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双酶偶联体系,构建了高效的D-阿洛糖检测方法与D-阿洛糖生产菌株的高效筛选方法。在定点突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定点饱和突变、随机突变及模板交错延伸,获得了高底物选择性的A. tumefaciens L-RhI的突变株,并利用模拟与对接等手段对野生型和突变体了进行了催化机理分析。.最后,偶联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以果糖为底物,转化生产D-阿洛酮糖与D-阿洛糖。当D-果糖浓度为2%时,反应到达平衡时,D-阿洛酮糖和D-阿洛糖的产量分别为5.12和2.04g/L。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 Properties of L-Rhamnose Isomerase from Bacillus
芽孢杆菌 L-鼠李糖异构酶的特性和动力学性质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影响因子:0.6
作者:Wei Bai, Jie Shen, Yueming Zhu, Yan Men, Yuanxia
通讯作者:Wei Bai, Jie Shen, Yueming Zhu, Yan Men, Yuanxia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生物工程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柏玮;朱玥明;门燕;何森健;孙媛霞
通讯作者:孙媛霞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