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行政层级结构下的协同治理理论研究——以中国环境治理为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7187409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4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G040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To solve a "wicked problem"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takes multiple sectors to act together to explore the solution that is beyond the capacity limitation of any single organization involve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s the agreed solution to these wicked problems among scholar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which includes a network structure with participants interactions, and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decided by elements such as trust, reciprocity, resource dependency, goal similarity and heterogeneity. Current theory, however, lacks the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hierarchical impacts in collaboration, which could hardly help Chinese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within a strong top-down administrative system. This research aims to collect collaborative data of air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reduction in China, and analyze how hierarchical powers may influence horizontal collaborations. Detailed discussions will focus on collaboration motivation, influential elements on collaboration formation, evaluation of collaboration effectiveness, and the dynamic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collaboration formats under the top-down influence. This research will also suggest what policy instruments or institutional design may promote collaboration here in China. Ultimately, this research will response to the concurrent challenge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by providing a suitable theory for Chinese environmental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d by providing practical policy implications.
环境污染等复杂问题的治理要求多个部门共同行动,建设性地探索超越单个部门能力限制的解决方案。“协同治理”模式是公共管理学界普遍认同的解决方案,主要包含了参与组织之间的协同互动网络结构,和基于信任、互惠、资源依赖、目标、问题性质等要素的协同机制。然而现有的理论因为没有包含对行政体系中纵向层级力量的考量,无法解释在我国强有力的纵向管理行政体系中,环境治理面临的诸多挑战。本研究在收集大量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协同治理案例和实证数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纵向层级影响力下协同关系的形成原因、影响协同关系维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协同模式的动态转化和对比、以及为了促进协同发展可能采用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最终构建适用于我国环境治理的协同治理理论框架。本研究力图在协同治理理论拓展和协同治理实践两个方面对公共管理学面临的挑战进行回应。

结项摘要

既有的协同治理文献更多是基于西方的政治体制和行政设置产生的,无法直接协助理解我国近年来大量涌现的环境协同治理实践。本项目收集了大量我国环境协同治理数据,在概念界定与比较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解释静态协同治理因果关系的理论框架,并细致研究自愿协同要素和纵向干预要素对协同产生的影响机制。随后,本研究聚焦动态的协同过程,从全生命周期理解推动要素在不同的协同阶段影响协同形成的机理。最后,本研究聚焦在如何系统性地设计多种政策工具组合,完成协同的纵向干预设计,达到更好的环境协同治理效果。.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多样,涵盖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流域、成渝地区等环境治理重点地区,并包含了大气污染防治、跨域水治理和土壤治理领域的重点案例、协同行为数据库、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文件数据库、环境标准数据库。较为全面地描摹了2006年到2022年我国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践经验。.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环境协同治理过程,特别是基于我国行政体系设置而产生的上级纵向干预的影响机制。首先,自愿协同大量涌现,纵向干预客观存在已经是我国环境治理的现状。原有的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理论已经越来越难于解释和指导复杂的跨部门和跨域环境治理。各方主体之间的自愿协同要素(资源依赖程度、协同历史、信任基础等)是协同活动能否产生、长期协同机制能否维持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来源于上级部门的纵向干预能够显著补充自愿要素不足造成的协同意愿低下情况,也能显著提升自愿要素对协同效果的影响程度。.但是,纵向协同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协同阶段、地方自愿协同的基础灵活设计,如果设计不当,有可能产生负面效果。研究表明:明确参与范围与协同目标而对协同机制设置留有余地的纵向干预能够更好激发地方协商过程。而适当地将直接纵向干预转化为间接的制度环境设计也对协同治理的长效性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环境治理领域形成的协同政策工具组合有较好的综合效果,但在工具协同方面仍需加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7)
专利数量(0)
Government-Led or Public-Led? Chinese Policy Agenda Setting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政府主导还是公众主导?
  • DOI:
    10.1080/13876988.2021.1878887
  • 发表时间:
    2021-03-04
  • 期刊: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Dai, Yixin;Li, Yuejiang;Meng, Tianguang
  • 通讯作者:
    Meng, Tianguang
What is the Role of Hierarchical Interventions? Insights from the Evolution of Wate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China
分层干预的作用是什么?
  • DOI:
    10.1007/s00267-022-01686-9
  • 发表时间:
    2022-08
  • 期刊: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Lingyi Zhou;Yixin Dai
  • 通讯作者:
    Yixin Dai
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的协同机制长效性研究——以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戴亦欣;孙悦
  • 通讯作者:
    孙悦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aze Tolerance in China
中国雾霾耐受力影响因素
  • DOI:
    10.3390/ijerph16020287
  • 发表时间:
    2019-0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ou Lingyi;Dai Yixin
  • 通讯作者:
    Dai Yixin
超越“自利”的邻避态度的形成及其治理路径
  •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9021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城市问题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婕;戴亦欣;刘志林;廖露
  • 通讯作者:
    廖露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提高创新政策能力 促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国情国力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戴亦欣;顾淑林
  • 通讯作者:
    顾淑林
低碳技术推广促进过程中的公众认知模型构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戴亦欣
  • 通讯作者:
    戴亦欣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戴亦欣的其他基金

基于不确定性技术选择中的决策者认知研究——以低碳发电技术选择决策为例
  • 批准号:
    71103104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