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对垃圾渗沥液污染红壤的生态修复及响应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50843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1006.固废资源转化与安全处置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leachate contaminated soil caused by non-standard landfill pollution and the leakage of sanitary landfills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 Red soil is chosen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 and alfalfa as the remediation plant. Physicochemical and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soil enzymes, heavy metals would be investig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alfalfa. Meanwhile, the response of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falfa to different doses of leachate contamination a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e optimizations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harvesting time are tried to improve 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y. Two scientific items would be solved in our research. One is the remediation effect 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leaching risk of leachate polluted soils. The other is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alfalfa to leachate contamination. Prediction models based on the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re expected to be proposed during the study. The study is of great benefi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focused on leachate contaminated soils.
非正规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渗漏引起的渗沥液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我国生活垃圾污染控制的难题。本项目选取我国广泛分布的红壤为研究土壤类型,以紫花苜蓿为修复植物,研究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酶、易迁移态重金属含量、浸出液理化特征等,阐明苜蓿对渗沥液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揭示修复过程中紫花苜蓿生理生态特征对不同剂量渗沥液污染土壤的响应规律及机理,分析其对污染胁迫的耐受性;并通过优化种植密度和收割时间,寻求提高修复效率的有效技术措施。项目组拟重点解决两个科学问题:一是紫花苜蓿对渗沥液污染土壤本体特征与浸出风险的修复效应及机理;二是修复过程中紫花苜蓿对污染土壤的响应机理及其对渗沥液污染胁迫的耐受特征。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望建立基于浸出特性的预测模型,并期望通过模型解析优化对修复过程的控制方案。本研究对发展针对渗沥液污染的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结项摘要

国内外有关渗沥液对土壤的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研究组在前期研究垃圾渗沥液污染的基础上,针对渗沥液污染土壤的技术可行、效果稳定、经济合理的植物修复技术为目标,选取了紫花苜蓿为修复植物,在温室条件下,监测了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酶、浸出液理化特征等,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收割时间时,污染土壤的各项特征参数的修复效果及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修复过程中的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生物量、光合作用等生理生态参数对不同剂量渗沥液污染土壤的响应特征及机理。研究发现渗沥液污染使土壤酸化,同时培养前期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增大,呼吸作用的加强会降低土壤pH,但随着土壤环境的稳定,紫花苜蓿表现出良好的改善土壤酸碱性的作用。通过监测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的动态变化,发现紫花苜蓿的种植具有很好的促进酶活性的作用。植物实验表明低浓度渗沥液污染土壤对紫花苜蓿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表现负效应。研究渗沥液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潜力。研究有效的植物修复技术对我国固体废弃物引起的土壤污染具有深远理论和实际的意义,本项目研究结论及成果可为将来大规模土壤修复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紫花苜蓿对垃圾渗沥液污染土壤pH与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境卫生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皓仟;孙甜甜;吴展;缪瑛烜;郭后庆;吕力欣;张洁;刘畅;杨列
  • 通讯作者:
    杨列
生活垃圾生物预处理后筛分及分选特性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列;陈朱蕾;张俊
  • 通讯作者:
    张俊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and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research during 2000-2016
2000-2016年建筑拆除垃圾研究绩效和知识结构评估
  • DOI:
    10.1007/s11356-017-9598-9
  • 发表时间:
    2017-08-01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Liu, Yanli;Sun, Tiantian;Yang, Lie
  • 通讯作者:
    Yang, Lie
Short-term remediation of soil contaminated with landfill leachate using natural and microwave modified zeolite of the clinoptilolite type
使用天然和微波改性斜发沸石型沸石短期修复被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土壤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Bulgarian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u Y.;Chen Z.;Yang L.;Liao Z.;Sun T.;Wang J.;Wang H.
  • 通讯作者:
    Wang H.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列的其他基金

污泥基生物炭强化紫花苜蓿修复PFOS污染红壤的调控机制与耦合效应
  • 批准号:
    51878523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