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场址非人类物种辐射影响评价研究

批准号:
10975120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负责人:
李建国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A3007.辐射剂量学与辐射防护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姚青山、韩宝华、马炳辉、卫为强、韩学垒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我国尚没有建立放射性流出物对生态环境中非人类物种辐射影响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核环境管理中,如何落实我国环境评价相关法规法律中(核电厂等)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已十分紧迫。本项目在我国核场址参考动植物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对其环境中非人类物种的辐射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特定生态环境的非人类物种辐射影响评价框架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国际上已有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结合我国南方、北方核场址的生态环境特点和我国的核环境管理要求,提出相应的非人类物种辐射影响框架;(2)我国核场址中动植物的辐射剂量评价研究:针对我国南方、北方核场址生态环境中动植物,建立相关的剂量评价模式和参数,评估Sr-90、Cs-137、Pu所致辐射剂量。由于涉及的核场址环境、照射途径、动植物种类,以及我国的核环境管理目标都具有中国特色,研究成果将具有新颖性。
英文摘要
我国尚没有建立放射性流出物对非人类物种的电离辐射影响评价导则,因此在核环境影响评价中,建立放射性流出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已十分紧迫。本项目通过对我国北方某核场址荒漠生态系统和南方某核场址亚热带生态系统的参考生物辐射剂量评价研究,提出了特定生态系统非人类物种辐射影响的评价框架,包括结合不同生态环境特点筛选参考动物,建立生物解剖学模型和环境照射模型,结合我国的核环境管理要求,评价放射性流出物对非人类物种的影响等。针对我国北方某核场址环境,开展了参考动物-野兔、参考植物红柳、芦苇等的辐射剂量评价研究,建立了Sr-90、Cs-137、Pu的生物辐射剂量估算方法;在我国南方某核场址,开展了参考动物-鼠、山雀、蜜蜂、鸭子(水鸭和旱鸭)和蟾蜍,以及参考植物-柳杉等的辐射剂量估算研究,建立了Sr-90、Cs-137、Pu的生物辐射剂量估算模型和程序。本项目在国内首次开展了核场址野生动植物的辐射剂量评价研究,建立了蟾蜍、野兔、鼠等动物以及柳杉、红柳、芦苇等植物的辐射剂量评价模式和程序,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为进一步开展我国内陆江河沿岸以及滨海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的生态环境辐射影响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Sr-90,Cs-137,Pu-239在我国核场址陆地动植物的生态转移研究
- 批准号:10575088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42.0万元
- 批准年份:2005
- 负责人:李建国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