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家系的外显子组测序法克隆中国汉族人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40077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704.肾上腺及相关疾病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Hereditary Pha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 (HPP) is one kind of hereditary diseases with clinical and genetic heterogeneity. The discove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gene that causes HPP have been the hot spot as well as difficulty in the research of HPP. Reports from China are scarce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resourceful HPP family. Based on the phenochromocytoma clinical database we built, we had found and collected 19 HPP nuclear families of Chinese Han population. We found that in some families, pathological gene mutations can not be identified in commonly known disease-causing genes using tradition gene sequencing method. This discovery highly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of existence of new disease-causing genes. Exome sequencing is an accurate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identify disease-causing genes. However, reports about using this method to identify HPP-causing genes are rare. Our study adopts high throughput exome sequencing combined with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in order to discover and identify HPP-causing genes based on the HPP family with no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ly known disease-causing genes. Our study is expected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new HPP gen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an population on exome level for the first time. It will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pathogenesis and early clinical interference of HPP.
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HPP)是一类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复杂性遗传疾病。其致病基因的发掘与鉴定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尽管国内有丰富的HPP家系遗传资源,尚缺乏来自中国的报道。利用前期建立的临床大数据库,我们收集了中国汉族HPP核心家系19个。我们前期采取传统基因测序方法发现部分家系在已知的常见致病基因上找不到病理性基因突变位点,高度提示存在新致病基因的可能。全外显子组测序是鉴定疾病致病基因准确而高效的方法,但目前鲜见利用此方法鉴定HPP致病基因的报道。本项目以上述未鉴定出常见致病基因的家系为基础,采用高通量外显子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克隆HPP致病基因。本研究有望首次从全外显子组水平识别和鉴定出中国汉族人群HPP新致病基因,为阐述发病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早期筛查或诊断方法平台奠定基础。

结项摘要

背景:遗传性嗜铬细胞瘤(PCC)/副神经节瘤(PGL)是一类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复杂性遗传疾病。其致病基因的发掘与鉴定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尽管国内有丰富的PCC/PGL家系遗传资源,然而,基于中国汉族人群的研究报道鲜见。..研究内容:1、对特殊类型PCC/PGL患者(年龄<30岁/双侧发病/异位发病/家族史等)进行随访,对随访到的40名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2、深入研究汉族儿童PCC/PGL患者的临床与遗传突变特征;3、定位世界首报的导致家族性多发内分泌肿瘤Ⅰ型(MEN-1)的MEN1基因突变位点,并对致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4、定位了亚洲首报的导致VHL综合征的VHL基因突变位点,并对突变位点进行深入研究;5、建立ARMS-qPCR进行基因突变和多态分型的方法。..关键数据与结果:1、发现80%患者携带遗传突变(定位8个首报位点),40%伴发其他系统肿瘤或疾病,17.5%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研究成果以大会发言形式在“第24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作交流汇报,并在《Pathol. Oncol. Res》撰文阐述PCC/PGL基因筛查重要性与策略;2、发现72.7%的PCC/PGL患病儿童均携带遗传突变,并探测出5个尚未被报道过的病理性突变位点,已撰写英文论文并投稿;3、世界首报MEN1 c.1350+1 G>C剪接位点突变导致MEN-1,通过实验证明该突变位点导致基因致病性剪切混乱,证实了MEN1产生机制中的“二次打击”学说,已将研究结果发表至《ONCOTARGET》(IF:5.168);4、亚洲首报VHL c.292T>C(黑森林突变)导致家族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首次揭示该位点并无人种差异,已撰写英文论文并投稿;5、首次采用ARMS-qPCR的方法对两个尚未报到的SNPs进行分型获得成功,相关论文发表至《Int J Clin Exp Med》。..重要成果及意义:已发表标注国家基金资助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文期刊2篇;在全国泌尿外科年会发言交流论文1篇;发表科普文章3篇。本研究探测出多个世界首报PCC/PGL基因突变位点,并利用ARMS-qPCR的方法对SNPs进行分型,研究揭示了中国汉族PCC/PGL患者具有遗传独特性;同时深入研究了基因突变所致PCC/PGL发生机制,为PCC/PGL的遗传咨询、遗传诊断以及肿瘤精准防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01.00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医学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名浩;刘培华;于安泽;刘龙飞
  • 通讯作者:
    刘龙飞
Nested ARMS-qPCR is a fast and cost-saving method for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genotyping in clinical service
巢式 ARMS-qPCR 是一种快速且节省成本的临床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 影响因子:
    0.1
  • 作者:
    Zhu Feizhou;Peng Yong;Qi Lin;Bi Guoshu;He Yi;Jie Chunhao;Yang Ruomeng;Yan Ping;Yang Lu;Chen Jingjing;Xiao Wenqin;Zuo Xi;Chen Xiang;Zu Xiongbing;Guan Xiao;Liu Peihua;Liu Longfei
  • 通讯作者:
    Liu Longfei
Long-term follow-up and novel splice donor mutation in MEN1 in a Chinese family.
中国家庭 MEN1 的长期随访和新型剪接供体突变
  • DOI:
    10.18632/oncotarget.23100
  • 发表时间:
    2018-01-05
  • 期刊:
    Oncotarget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 M;Liu Q;Liu P;Yi X;Guan X;Yu A;Liu L;Zhu F
  • 通讯作者:
    Zhu F
Genetic Screening in 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基因筛查
  • DOI:
    10.1007/s12253-016-0117-y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PATHOLOGY & ONCOLOGY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Liu Peihua;Zu Xiongbing;Liu Longfei
  • 通讯作者:
    Liu Longfei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相关临床综合征与基因筛查策略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培华;李名浩;于安泽;齐琳;祖雄兵;刘龙飞
  • 通讯作者:
    刘龙飞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镁合金正挤压-扭转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 DOI:
    10.14158/j.cnki.1001-3814.2016.11.038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热加工工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立伟;陈胜泉;张晨晨;赵俊;刘龙飞
  • 通讯作者:
    刘龙飞
溶胶–凝胶法制备BZT-0.5BCT铁电薄膜及其电学性能研究
  • DOI:
    10.12677/ms.2017.75069
  • 发表时间:
    2017-08
  • 期刊:
    材料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力信;王芳;吴南;谢春霖;刘涛;李波;刘龙飞;欧云;王伟
  • 通讯作者:
    王伟
正挤压-扭转剪切变形对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DOI:
    10.13251/j.issn.0254-6051.2016.07.006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金属热处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立伟;陈胜泉;刘楚明;张晨晨;赵俊;尹振入;刘龙飞
  • 通讯作者:
    刘龙飞
表面粗糙度对 TC4 钛合金柱壳剪切带形成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力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涛;刘龙飞;杨智程;胡力;卢立伟;石献坤
  • 通讯作者:
    石献坤
爬山算法对一阶相关免疫函数非线性度的优化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魏康;杨晓元;刘龙飞;袁宏博
  • 通讯作者:
    袁宏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龙飞的其他基金

HRAS突变通过诱导PNMT基因表达调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儿茶酚胺生化表型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170806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