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杭结合带江山-绍兴段新元古代深成岩浆弧的厘定与构造意义研究

批准号:
41002024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姜杨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D0204.岩石学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邢光福、陈志洪、王存智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钦杭结合带是扬子-华夏两大陆块的碰撞拼合带,江山-绍兴段则是其中构造现象最典型、研究最早、结合带性质得到公认的地区。江山-绍兴段内出露一系列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体,长期被认为是晋宁期扬子-华夏陆块拼合后、沿江山-绍兴缝合带侵入的板内型幔源岩浆岩,起着"焊接"两大陆块的作用。近年,申请者等初步研究发现,这些深成杂岩体极可能属陆缘弧型侵入岩组合,构成了北东向展布于扬子陆块东南缘、长约150km的巨型深成岩浆弧,不仅暗示当时扬子与华夏陆块尚未碰撞,而且可能代表了华南已知最古老造山带的根部。本申请项目选择其中的绍兴平水、诸暨璜山和金华罗店三处代表性深成杂岩体,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开展系统的锆石年代学、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研究,厘定该巨型深成杂岩带的形成时代、岩石组合、成因演化及其构造属性,推断扬子-华夏两大陆块碰撞拼合的上限时间,探讨华南新元古代大地构造格局、以及古老造山带物质组成与构造演化过程。
英文摘要
在钦杭结合带江山—绍兴段沿线多处出露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以往被认为是沿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碰撞缝合带侵入的板内型深成岩类,可以作为两大地块最终碰撞拼贴的标志。本次研究选择了金华罗店和诸暨璜山两地新元古代深成杂岩,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均为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型岩浆岩,指示着南华纪早期扬子和华夏两大陆块之间仍存在强烈的洋壳俯冲作用而尚未碰撞拼合。金华罗店深成杂岩含富铌辉长(绿)岩+高镁闪长岩+T1T2G1-G2QM等岩石组合,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41±10Ma,高镁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的锆石LA ICP-MS U-Pb年龄分别为848±10Ma和793±13Ma;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和Sr-Nd同位素组成,说明金华罗店深成杂岩为一套形成于青白口纪中晚期(848Ma~793Ma)典型的陆缘弧型岩石组合,其成因与玄武质俯冲板片或/和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密切相关。璜山地区深成杂岩包括浆混杂岩+埃达克岩+橄榄辉长岩+橄榄辉石岩+高铝辉长岩等,浆混杂岩酸性端员花岗岩和混合成因的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833±2Ma和830±2Ma,石英闪长岩(埃达克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792±26Ma,橄榄辉长岩和高铝辉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800±2Ma和763±2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亦暗示璜山深成杂岩为一套形成于844~763Ma之间、其成因与洋壳俯冲导致的玄武质板片脱水部分熔融和上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密切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岩。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结果,厘定绍兴平水、诸暨璜山和金华罗店等地的新元古代花岗质-闪长质深成杂岩体共同构成了一条近200km长的青白口纪至南华纪(930~763Ma)活动陆缘弧型深成杂岩带,暗示扬子东南缘在930~763Ma期间持续受到古华南洋板块的俯冲,与华夏地块的碰撞拼贴至少应晚于南华纪早期(763Ma以后)。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地层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姜杨;钱迈平;陈荣;蒋严根;张元军;邢光福
通讯作者:邢光福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地层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钱迈平;张宗言;姜杨;余明刚;阎永奎;丁保良
通讯作者:丁保良
DOI:--
发表时间:--
期刊:地质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姜杨;赵希林;林寿发;D. W. Davis;邢光福
通讯作者:邢光福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资源调查与环境
影响因子:--
作者:邢光福;姜杨;陈志洪;周效华;袁强;段政
通讯作者:段政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资源调查与环境
影响因子:--
作者:王存智;姜杨;邢光福
通讯作者:邢光福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