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俯冲带弧后扩张机制:基于深部构造的约束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0220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1.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Backarc sprea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bduction factory which is fundamental to Earth recycling. Detailed studies of the backarc spreading dynamics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plate tectonics. The Mariana subduction zo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has a typical trench-arc-backarc system and is formed by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beneath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Previous studies shed important light on the features of the subducting slab, seismotectonics, forearc mantle serpentinization, arc magmatism and subduction dynamics of this region. However, the detailed deep structure of the Mariana subduction zone has not been well constrained, especially in the backarc areas beneath the Mariana trough, because of few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s deployed over there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omographic inversion methods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which results in an ongoing debate on the backarc spreading dynamics of the Mariana subduction zone. In this project, we aim to study detailed deep structure of the Mariana subduction zon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body wave and surface wave data, mainly using the new seismic tomographic joint inversion method. We will compare the obtained detailed deep structural model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in order to clarify how the Mariana trough formed and the associated backarc spreading dynamics in the Mariana subduction zone.
俯冲工厂是全球物质再循环的重要场所,弧后扩张则是俯冲工厂中的重要一环。弧后扩张的内在动力学机制研究,在全球板块构造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位于西太平洋地区的马里亚纳俯冲带,具有典型的“沟-弧-盆”体系,是由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的洋-洋俯冲带。前人研究成果,为理解研究区俯冲板块形态、大地震成因、地幔楔水化、岛弧火山起源及其相关俯冲动力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约束。然而, 针对马里亚纳弧后地区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导致了马里亚纳弧后扩张的动力学机制存在较大争议。这些争论和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没有厘清弧后地区的深部精细三维构造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观测数据以及反演方法的局限性。为此,本课题将以大量海底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最新的体波面波联合反演层析成像方法,开展马里亚纳俯冲带深部精细三维构造的研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系统探讨马里亚纳弧后盆地的成因以及弧后扩张作用的内在动力学机制。

结项摘要

俯冲工厂是全球物质再循环的重要场所,弧后扩张则是俯冲工厂中的重要一环。弧后扩张的内在动力学机制研究,在全球板块构造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位于西太平洋地区的马里亚纳俯冲带,具有典型的“沟-弧-盆”体系,是由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的洋-洋俯冲带。前人研究成果,为理解研究区俯冲板块形态、大地震成因、地幔楔水化、岛弧火山起源及其相关俯冲动力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约束。然而, 针对马里亚纳弧后地区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导致了马里亚纳弧后扩张的动力学机制存在较大争议。这些争论和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没有厘清弧后地区的深部精细三维构造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观测数据以及反演方法的局限性。为此,本课题拟以大量海底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最新的体波面波联合反演层析成像方法,开展马里亚纳俯冲带深部精细三维构造的研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系统探讨马里亚纳弧后盆地的成因以及弧后扩张作用的内在动力学机制。三年来在该项目资助下,项目组成员以俯冲带深部构造特征及演化为切入点,围绕包括马里亚纳俯冲带在内的西太平洋俯冲带地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展开长期系统的海陆联合地震观测,是厘清西太平洋俯冲带深部构造特征的重要基石;在俯冲隧道中,可能都存在随深度变化的各向异性特征,指示了俯冲过程中上覆板块与下伏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影响着俯冲带大地震的触发机制;地幔楔内部水含量可能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匀一性;在整个西太平洋弧后地区,其深部地幔转换带中存在的水平滞留板块,是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其存在年限不超过20Ma,与所谓的Izanagi板块俯冲无关。在该项目资助下,已发表学术论文5篇(1篇EI收录,4篇SCI收录)。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wave anisotropy, mantle wedge flow and olivine fabrics beneath Japan
日本地下的 P 波各向异性、地幔楔流和橄榄石结构
  • DOI:
    10.1093/gji/ggx247
  • 发表时间:
    2017-09-01
  • 期刊: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Liu, Xin;Zhao, Dapeng
  • 通讯作者:
    Zhao, Dapeng
Upper and lower plate controls on the great 2011 Tohoku-oki earthquake.
上下板块对2011年东北大地震的控制。
  • DOI:
    10.1126/sciadv.aat4396
  • 发表时间:
    2018-06
  • 期刊:
    Science advances
  • 影响因子:
    13.6
  • 作者:
    Liu X;Zhao D
  • 通讯作者:
    Zhao D
Depth-varying azimuthal anisotropy in the Tohoku subduction channel
东北俯冲通道中随深度变化的方位各向异性
  • DOI:
    10.1016/j.epsl.2017.05.034
  • 发表时间:
    2017-09-01
  • 期刊: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影响因子:
    5.3
  • 作者:
    Liu, Xin;Zhao, Dapeng
  • 通讯作者:
    Zhao, Dap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Valsartan Prevented Neointimal Hyperplasia and Inhibited SRSF1 Expression and the TLR4–iNOS–ERK–AT1 Receptor Pathway in the Balloon-injured Rat Aorta
缬沙坦预防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中的新内膜增生并抑制 SRSF1 表达和 TLR4-iNOS-ERK-AT1 受体通路
  • DOI:
    10.33549/physiolres.934579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Physiol R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永红;郭俊杰;于海初;刘鑫;周经纬;褚现明;徐庆科;孙婷茹;彭亮;杨茜;唐锡龙
  • 通讯作者:
    唐锡龙
《黄帝内经》神志说及阳气理论辨析抑郁症
  • DOI:
    10.16295/j.cnki.0257-358x.2019.01.00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山东中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苗苗;刘鑫;刘冉冉;吴建林
  • 通讯作者:
    吴建林
柴朴汤含药血清对气道上皮细胞株中MAL、CADM1、TSLP、YKL-40表达的影响
  • DOI:
    10.3969/j.issn.1008-0805.2022.08.13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时珍国医国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鑫蓥;吴晓玲;肖琳琳;彭果然;薛晓;唐艺娜;汤宏婷;彭光耀;刘鑫
  • 通讯作者:
    刘鑫
水下机械臂涡激振动测试装置创新设计
  •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9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制造技术与机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鑫;段德荣;高常青;张辉;杨学锋;韩青
  • 通讯作者:
    韩青
匹配经济学视角下创业投资市场股权投融资匹配分析
  • DO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17.02.009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江苏社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祎雯;张兵;刘鑫
  • 通讯作者:
    刘鑫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鑫的其他基金

东北日本俯冲带弧前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对板间逆冲型大地震的影响
  • 批准号:
    41972211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