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机碳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41075106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45.0 万元
负责人:
韩志伟
学科分类:
D0502.气候与气候系统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李嘉伟、吴蓬萍、董俊玲、谢祖欣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运用大气化学-气溶胶-气候耦合模式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观测资料分析,揭示中国有机碳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阐明有机碳气溶胶的不同来源和贡献,揭示有机碳气溶胶对大气辐射传输的影响机制和主要影响因子,了解中国地区有机碳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和季节、年际变化特征,确定生态系统和人为活动排放源对有机碳气溶胶和二次有机碳气溶胶辐射强迫的相对贡献,以提高我国有机碳气溶胶环境和气候效应的认识。
英文摘要
有机碳气溶胶的演变规律以及对大气辐射的影响是目前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本研究利用大气化学模式和大气化学/气溶胶-气候耦合模式,详细研究了中国地区有机碳气溶胶(OC)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一次(POC)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C)的比例,有机气溶胶产生的辐射强迫及其季节变化规律,揭示了直接排放和化学产生、人为排放和生态排放源对有机气溶胶辐射强迫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有机碳气溶胶冬季最大,春季最小,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OC浓度高值区;二次有机气溶胶浓度夏季最大,而且总体上南方大于北方。OC产生的辐射强迫夏季大于其他季节,中国东部地区OC年平均地面辐射强迫为-5.3Wm-2。在中国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SOC对OC辐射强迫的贡献在50%左右,而在北方, 其贡献在40%左右。植被排放VOC对SOC辐射强迫的贡献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50~70%,而在北方为40%左右。本研究结果对认识中国地区有机碳气溶胶的来源、时空分布以及辐射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1007/s00376-011-0234-1
发表时间:2012-01
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影响因子:5.8
作者:Jiawei Li;Z. Han
通讯作者:Jiawei Li;Z. Han
Investigation of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of aerosols in dust storm season over East Asia with an online coupled regional climate-chemistry-aerosol model
利用在线耦合区域气候-化学-气溶胶模型研究东亚沙尘暴季节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
DOI:10.1016/j.atmosenv.2012.01.041
发表时间:2012-07-01
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
影响因子:5
作者:Han, Zhiwei;Li, Jiawei;Zhang, Renjian
通讯作者:Zhang, Renjian
DOI:10.1016/j.atmosenv.2011.04.068
发表时间:2011-08
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
影响因子:5
作者:韩志伟
通讯作者:韩志伟
Model analysis of long-term trends of aerosol concentrations and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s over East Asia
东亚地区气溶胶浓度和直接辐射强迫长期趋势的模型分析
DOI:10.3402/tellusb.v65i0.20410
发表时间:2013-09
期刊:Tellus Series B-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eorology
影响因子:2.3
作者:韩志伟
通讯作者:韩志伟
老化过程对沙尘辐射效应和反馈机制的影响研究
华北地区大气化学/气溶胶-辐射-气象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大气复合污染的影响
中国东部地区灰霾对大气辐射和边界层气象影响的模拟研究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