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城邑对环境的影响:以郑州东赵城址及邻近地区为例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907374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713.第四纪环境与环境考古
- 结题年份:2022
- 批准年份:2019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20-01-01 至2022-12-31
- 项目参与者:--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The rise of cities was a landmark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evolution of early cities beginning around 4 ka BP and its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have gained great interest amo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group, while contemporary research produces divergent views. Much of the work done to date lack efficient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early cities, especially the multi-proxy studies and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human impact. This project take Zhengzhou Dongzhao site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as a case, which located in the crad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First, the Mid-late Holocene (6-2 ka BP)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and the human activities will be built based on various field and lab works, such as chronology, pollen, charcoal concentrations, heavy metals, micromorphology, etc. Then, the demographic fluctuations and the land use change will be quantified rebuilt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Prehistoric Land Use Model (PLUM) developed by our team. Based on these data, contrastive study will be made between human impac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under the same accurate dating framework. Then,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early cities will be analyzed.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c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n understanding human-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in vital period and region.
城的兴起是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距今4千年前后出现的早期城市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但分歧较大的重要科学问题,主要受限于缺乏评估早期城邑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手段,表现为缺少多指标综合分析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半定量重建。本项目拟选取郑州东赵城址及邻近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野外调查和对自然剖面、遗址剖面的年代、古环境的多指标分析,重建研究区全新世中晚期(距今6-2千年)环境背景和人类活动信号;其次,基于考古资料,结合古土地利用时空分布模型,定量重建研究区全新世中晚期人口、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基于此,在同一年代标尺下对人类活动强度序列和环境变化序列进行对比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早期城邑的环境效应,进一步揭示早期城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认识文明起源关键时段和关键区域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城的兴起是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距今4千年前后的早期城市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项目以郑州东赵遗址及邻近地区为例,通过对遗址地层剖面的年代、粒度、孢粉等古环境指标的分析,研究了早期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郑州东赵遗址附近的植被面貌是森林草原,距今约4020年已出现农业活动对地表植被的扰动,自距今约3850年开始乔木植物花粉浓度和百分比的大幅降低,伴人作物和杂草花粉显著增长。二里头文化二期、三期之交的孢粉谱变化显示先民对乔木有选择的砍伐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东赵城邑的发展和农业活动的增强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开展比较研究,发现早期城邑对局地植被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以中美洲玛雅文明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为代表的低密度早期城邑对植被的影响有限,但以近东和中国为代表的高密度早期城邑,已显著改变了当地的植被组成。项目为研究东亚地区早期城市化的环境效应提供了可靠的新证据。.项目还研究了中原地区两套独立的记录:一是基于郑州大河村古湖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作为区域的植被和气候记录;二是基于考古遗址C-14年代数据重建的人口变化历史,作为区域人类活动的指标。研究发现,距今约9200-4000年中原地区的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在新石器-青铜时代转型时期(距今约4000-3600年)气候变得干凉。然而,青铜时代早期的气候干凉化趋势并未导致人口的衰减。面对气候环境的压力,中原地区早期社会及时调整生业经济结构,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扩大了食物来源,降低了食物生产的风险。农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与早期国家的形成提升了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实现了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3800-3400年)人口的显著增长,彰显了社会韧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Holocene fluctuations in vegetation and human population demonstrate social resilience in the prehistory of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全新世植被和人口的波动显示了中国中原史前的社会复原力
- DOI:10.1088/1748-9326/abdf0a
- 发表时间:2021-05-01
- 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 影响因子:6.7
- 作者:Ren, Xiaolin;Xu, Junjie;Kidder, Tristram R.
- 通讯作者:Kidder, Tristram R.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不同环丙烯类乙烯抑制剂对苹果常温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程顺昌;冷俊颖;任小林;魏宝东;付琳;冯叙桥
- 通讯作者:冯叙桥
晋南地区仰韶至东周时期人地关系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古地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胡珂;王海斌;张翼飞;任小林
- 通讯作者:任小林
1-甲基环丙烯及其结构类似物处理对寒富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食品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魏宝东;冷俊颖;程顺昌;任小林;冯叙桥
- 通讯作者:冯叙桥
雅鲁藏布江中游及昌果沟遗址古环境分析
- DOI:10.11928/j.issn.1001-7410.2020.02.23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第四纪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拓宇;任小林;廖奕楠;莫多闻;鲁鹏;许俊杰;伍永秋;杜世松
- 通讯作者:杜世松
临汾盆地陶寺遗址附近全新世黄土剖面的环境指标分析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海斌;郭媛媛;张翼飞;任小林
- 通讯作者:任小林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任小林的其他基金
嵩山东麓末次冰消期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气候环境背景与人地关系研究
- 批准号:42277447
- 批准年份:2022
- 资助金额: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嵩山东麓末次冰消期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气候环境背景与人地关系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2022
- 资助金额:55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