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中段(亚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演化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7108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9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106.冰冻圈科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Modern glaciers and Quaternary glacial landforms widely distribute in the Himalayas, it already become one the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on Quaternary glaci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This proposal selects the area around summit Pauhunri and summit Chomolhari, focus on the Quaternary glacial remains, use professional field investigation to landforms and sediments, and sample collec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DEM data, GPS and GIS techniques, to set up dependable glacial landform and deposit sequences, use multiple dating techniques of 14C, OSL, TCN exposure and burying, and ESR etc, to establish constrained chronology of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 the research area. By means of synthetical integration of other results on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 with new achievement of this project, the expectation is to discuss the startup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he glaciation in the Himalaya areas, to acquire new knowledge about Late Quaternary glacial chro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mechanism.
喜马拉雅山发育大规模现代冰川,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是探讨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发生、演化及驱动机制的重要区域。本项目选取位于西藏亚东县"泡罕里峰"和"卓木拉日峰"地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野外地貌-沉积调查、采样,结合遥感、DEM影像资料和GPS、GIS技术,建立可靠的冰川地貌与沉积系列。应用14C、OSL、TCN暴露及埋藏年龄、ESR等多种测年方法对冰期系列进行综合定年,给出可靠的冰川演化绝对年代序列。将本研究与青藏高原第四纪环境演化的其他成果进行综合集成,深入探讨高原南部冰川发育和演化的驱动因素,在晚第四纪冰川年代学与环境演化机制等方面获得创新成果。

结项摘要

本项目选取西藏自治区境内康马、亚东喜马拉雅山中段(中国-不丹边界)晚第四纪冰川、湖泊、河流地貌演化研究,侧重基于精确测年的地貌事件年代学、环境变化过程机制解译。经过四年野外考察采样、实验分析,项目组顺利完成了主要预定目标,进入全面总结和撰写学术论文阶段。项目取得的重要结果有:(1)对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特征进行细致研究,成果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错嘎布获得LGM以来冰进序列撰写的论文正在试投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基于末次冰盛期以来九次冰进序列及其年代,冰进的驱动机制与北半球冷事件相关,得到印度季风的加强。黄湖获得晚全新世冰进序列,揭示3.2 ka、2.0 ka、1.4 ka、0.98 ka、0.12 ka冰进事件,推测与印度季风加强有关,准备单独成文,拟投The Holocene。(3)错拉错冰碛垄被断层错开,冰碛垄形成年代为9 ka,被正断层并左旋水平错移15 m、垂直错移25 m,为探讨喜马拉雅山全新世构造活动提供鲜活例证。这部分内容准备与冲巴河流阶地、林西拉湖泊阶地一起撰写论文。在冲巴进行的冰川-河流-湖泊与新构造研究也取得好的结果,揭示该点上经历湖泊扩张退缩、冰川扩张退缩、河流演化并被康马断裂错断的地貌过程。林西拉发现一岩崩,10Be暴露年龄揭示崩塌发生在13-14 ka,并认为系地震诱发,文章已经被Geomorphology接受。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变化预测
  •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12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焦世晖;王凌越;刘耕年
  • 通讯作者:
    刘耕年
青藏高原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多年冻土边界变化的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第四纪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焦世晖;王凌越;孙才奇;易朝路;崔之久;刘耕年
  • 通讯作者:
    刘耕年
Late Quaternary glacial history of the Nalati Range, central Tian Shan, China, investigated using 10Be surface exposure dating
使用 10Be 表面暴露测年研究中国天山中部那拉提山脉的晚第四纪冰川历史
  • DOI:
    10.1002/jqs.2891
  • 发表时间:
    2016-09
  • 期刊: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Zhang Mei;Chen Yixin;Li Yingkui;Liu Gengnian
  • 通讯作者:
    Liu Gengni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末次冰盛期后格尔木河下切的时空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艺鑫;张梅;李川川;李英奎;刘耕年
  • 通讯作者:
    刘耕年
喜马拉雅山佩枯岗日冰川地貌的年代学、平衡线高度和气候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冰川冻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耕年;陈艺鑫;张梅;李川川;孔屏;Harbor J.;Caffee M.W.
  • 通讯作者:
    Caffee M.W.
西藏普兰地区第四纪以来冰锯作用研究
  •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75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浩;刘耕年
  • 通讯作者:
    刘耕年
Discovery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neolithic trace in Kunlun Mountains Pass Area
昆仑山口地区新石器时代遗迹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 DOI:
    10.1002/(sici)1099-1417(200003)15:3<273::aid-jqs504>3.0.co;2-2
  • 发表时间:
    1995
  • 期刊: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崔之久;伍永秋;刘耕年
  • 通讯作者:
    刘耕年
基于面积-高程积分法的 岷山雪宝顶-九寨沟地貌形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第四纪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蓓蓓;崔之久;刘耕年;张威
  • 通讯作者:
    张威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耕年的其他基金

西藏朋曲下游段河谷加积和下切事件与第四纪地貌演变研究
  • 批准号:
    42371002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西藏阿里第四纪冰川地貌河流地貌特征的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1771005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天山那拉提段冰川地貌演化与年代约束研究
  • 批准号:
    40971002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青藏线昆仑山-唐古拉山冰期序列宇宙核素测年研究
  • 批准号:
    40571014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4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冰岩界面化学沉淀物成因探讨和环境意义研究
  • 批准号:
    40271014
  • 批准年份:
    2002
  • 资助金额:
    2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天山现代冰缘地貌过程与自然灾害研究
  • 批准号:
    49671075
  • 批准年份:
    1996
  • 资助金额:
    1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昆仑山天山公路沿线的风化作用和块体运动
  • 批准号:
    48900002
  • 批准年份:
    1989
  • 资助金额:
    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