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氨肽酶对生物被膜(Biofilm)发育及抗性的贡献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1140041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负责人:
马旅雁
学科分类:
C0103.微生物组学与代谢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王迪、王世伟、王娟、杨霁舟、丁德文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可附着于载体表面形成微群落膜性聚合物,即生物被膜(Biofilm)。与浮游状态的单细胞微生物不同,生物被膜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生物学特征并具有更强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这是因为生物被膜里的微生物被包埋在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组成的基质网(matrix)中。该基质网具有维持生物被膜结构以及保护生物被膜内微生物的双重功能。胞外蛋白是EPS Matrix的主要组份之一。然而对该组份在生物被膜中的作用的研究却依然相当馈乏。因此本研究拟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模式菌, 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从氨肽酶入手来探究蛋白作为胞外多聚物基质网的组份在生物被膜形成与发育中的作用,以及该组份对生物被膜抗药性和抗逆性的贡献。本研究将进一步揭示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理,并为控制及预防生物被膜带来的各种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及其解决办法。
英文摘要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可附着于载体表面形成微群落膜性聚合物,即生物被膜(Biofilm)。与浮游状态的单细胞微生物不同,生物被膜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生物学特征并具有更强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这是因为生物被膜里的微生物被包埋在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组成的基质网(matrix)中。该基质网具有维持生物被膜结构以及保护生物被膜内微生物的双重功能。胞外蛋白是EPS Matrix的主要组份之一,然而对该组份在生物被膜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拟阐明并探索铜绿假单胞菌氨肽酶在生物被膜形成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缺失氨肽酶的突变株与野生型相比有相似的生长速度,但与介质表面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的研究揭示氨肽酶对菌体吸附能力的影响是通过调节在生物被膜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Psl多糖的合成实现的,而且这种调节发生在翻译后水平。缺失氨肽酶在生物被膜形成早期导致生物量增长,但48小时后生物被膜生物量快速下降。这些结果表明氨肽酶在生物被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湿地固氮细菌驱动的碳氮固定及耦合机制
  • 批准号:
    91951204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 资助金额:
    301.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9
  • 负责人:
    马旅雁
  • 依托单位:
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新因子及相应机制和耐受策略的解析
胞外蛋白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的作用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