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孤束核对心脏痛觉信息传入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1171068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58.0 万元
负责人:
杜剑青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904.感觉与运动系统神经生物学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郭媛、朱娟霞、唐敬师、刘晓华、孟凯、孙娜、韩曼、孔令恒、李强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孤束核(NTS)是接受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及高位中枢下行调控信息的重要驿站,其下行至脊髓联系对心脏伤害性信息传入具有调控作用,但其机制迄今仍不清楚。本研究用成熟的大鼠心绞痛动物模型,电刺激与损毁NTS并结合刺激迷走神经、微注射谷氨酸、吗啡、5-HT等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观测其对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SMR)及胸脊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电刺激中脑PAG、丘脑VMH等痛相关核团与损毁NTS相结合,观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用免疫组化及束路追踪法观察NTS参与痛觉调制的位点、纤维与突触联系;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上述受体蛋白及基因表达;用膜片钳观测相关受体及信号分子抑制剂对NTS微突触后电流(mPSC)的影响,探索突触的功能性质及信号转导机制。本研究将证明心绞痛时,经迷走-NTS-脊髓反馈与高位中枢经NTS下行的双重调制假设,并为阐明其机制及开展神经调节疗法提供实验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前景。
英文摘要
《孤束核对心脏痛觉信息传入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摘 要.该项目研究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或心包内注射致痛剂,均能成功制备心绞痛动物模型。心脏的伤害感受性信息沿躯体神经及内脏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传入中枢,经脊髓传入通路、孤束核、丘脑外侧核等中继,上传至大脑皮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延髓外侧网状核、蓝斑(LC)/蓝斑下核、孤束核、中央杏仁核、前额叶皮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等核团的下行调控经脊髓双侧DLF或VLF下行至脊髓;在这些脑核团中的mGluRs、NMDA、AMPA、GABA、5-HT等受体及其亚型均对心脏伤害感受性信息传入有抑制性调控作用,少部分有易化介导作用;并有多个相关的信号分子如c-fos、pCREB等参与介导下行抑制性作用。相关受体的拮抗剂、核团及脊髓鞘内电刺激的运用结果,为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该项目已发表研究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篇,Medline收录1篇,其余为核心期刊。还有数篇论文有待发表。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影响因子:--
作者:孔令恒;朱娟霞;徐燕;杜剑青
通讯作者:杜剑青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影响因子:--
作者:刘晓华;韩曼;杜剑青
通讯作者:杜剑青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影响因子:--
作者:刘晓华;韩曼;杜剑青
通讯作者:杜剑青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Plos One
影响因子:3.7
作者:Li J, Zhang MM, Tu K, WANG J, Feng B, Zhang T, Zhang ZN,
通讯作者:Li J, Zhang MM, Tu K, WANG J, Feng B, Zhang T, Zhang ZN,
DOI:10.1016/j.neuroscience.2011.04.016
发表时间:2011-06
期刊:Neuroscience
影响因子:3.3
作者:N. Sun;X. Liu;J.-Q. Du;J.-X. Zhu;J. Tang;Q. Li
通讯作者:N. Sun;X. Liu;J.-Q. Du;J.-X. Zhu;J. Tang;Q. Li
PAG和RVM在脊髓水平对心绞痛伤害性信息传入的调控机制
  • 批准号:
    3067069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28.0万元
  • 批准年份:
    2006
  • 负责人:
    杜剑青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