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足蕨科的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1460049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48.0 万元
负责人:
王任翔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201.植物分类学
结题年份:
2018
批准年份:
2014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刘灵、邓晰朝、陈志坚、叶泉清、罗娆珊、刘静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该项目以经典分类学为基础,以实验分类学为手段,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主要对瘤足蕨属植物进行形态学、解剖学、配子体发育、细胞分类学、分支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系统比较其配子体发育特征,查清各类群的染色体数目,分析其染色体基数、染色体组型、多倍体、杂交种和种复合体的形成及各类群的繁殖方式;综合尽可能多的形态性状进行分支系统学分析,同时,利用三个叶绿体DNA片段 rps4-trnS (包括 rps4 基因) 、trnL-F(包括trnL-F内含子)、rbcL-atpB和一个核基因 (LEAFY) 片段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用分支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联合分析构建瘤足蕨属属下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其关键形态性状的进化、属下分组、自然分类及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在细胞地理学和重建的系统树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学科资料对瘤足蕨属植物的起源、分化时间和分化速率及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等生物地理学问题进行探讨
英文摘要
This project researches the taxa of Plagiogyriaceae on the aspects of morphology, anatomy, development of gametophyte, cytology, cladistic analysis and molecular systematic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lassification and experimental taxonom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in Plagiogyriaceae will be compared. Cytology of this family will be carry on the aspects of chromosome numbers, basic numbers, karyotypes, polyploid, hybrid, species complex and reproductive type. Cladistic analysis will be established by using mor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olecular phylogeny (DNA fragment: rps4-trns +rps4, trnL-F and rbcL-atpB, nuclear gene: LEAFY) to investigate the systematic status of the infragenetic phylogeny will be produced. Collect information from both molecular and morphology to reconstruct the phylogeny of Plagiogyriaceae and use the phylogeny as a basis to elucidate the biogeographic history (eg., time and place of origin, time and routes of migra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pattern of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本项目按申请书的研究计划进行,完成了项目的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本项目撰写论文17篇,其中已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6篇,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5篇,待发表SCI论文1篇,参加国内学术会议3次并在大会上报告,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3人已毕业。.该项目研究瘤足蕨属植物的形态解剖、配子体发育特征、各类群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基数、多倍体、杂交种的形成及各类群的繁殖方式;结合分子系统学及其它学科资料,探讨其自然分类、起源、分化等问题。主要结果如下:.1、9种瘤足蕨属及近缘类群蚌壳蕨科和桫椤科植物的形态解剖、叶表皮微形态、孢子电镜扫描和P.euphlebia配子体发育特征支持将他们分为三科。配子体发育特征表明华中瘤足蕨属于典型的较为原始的类型,并支持瘤足蕨属和树蕨类植物近缘。.2、完成了国产瘤足蕨属8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减数分裂过程及繁殖方式研究。P. falcata n=62(31II+31I)、P.assurgens n=66和P.pycnophylla n=66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其它5个种的染色体数目n=66为新的细胞型。P.falcata 为杂合三倍体,为无融合生殖方式;其它种为有性二倍体。该属的原始基数为x=66,而x=62,65是次生基数。该属染色体发生了整倍性和非整倍性变异,染色体数目进化的趋势为下降性变异。本属植物多数为中国西南地区起源,向台湾及日本等地进行扩散;少数为美洲地区起源。.3、瘤足蕨属与近缘类群桫椤科和蚌壳蕨科重建系统树结果支持瘤足蕨属为一单系并与桫椤科和蚌壳蕨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9种采自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台湾、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约100多个居群个体的叶绿体DNA片段atpB-rbcL、rps4-trnS、trnL-F序列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初步表明:9种可分为两大分支,第一大支只含P. matsumureana,其余种聚在第二大支,其中第二大支的8种又分为6支,即P.adnata 和P.japonica 聚为一支,P. pycnophylla 和P.glauca 聚为一支, P.stenoptera、P. falcata、P.assurgens 和P.euphlebia 各自为一支。由于缺乏美洲和南美洲的类群,因此,瘤足蕨属的自然分类和种间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8
期刊:广西植物
影响因子:--
作者:林婷婷;宁梅红;王任翔;邵文
通讯作者:邵文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南方农业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叶泉清;钟佳玲;陈媚;蓝志萍;陈郭燕
通讯作者:陈郭燕
DOI:--
发表时间:2017
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影响因子:--
作者:白诗敏;张见乐;王任翔
通讯作者:王任翔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广西植物
影响因子:--
作者:邓晰朝
通讯作者:邓晰朝
DOI:--
发表时间:2018
期刊:大众科技
影响因子:--
作者:黄章平;彭雪莉;王任翔;邓晰朝
通讯作者:邓晰朝
边缘鳞盖蕨复合体种 (Microlepia marginata complex) 的网状进化及物种形成研究
  • 批准号:
    31860044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7.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8
  • 负责人:
    王任翔
  • 依托单位:
石灰岩地区3个特有属蕨类植物的系统学研究
  • 批准号:
    31060030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0
  • 负责人:
    王任翔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