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盆地黑褐色土壤地层成因、物源与古环境记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27122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4.环境信息与环境预测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middle reaches region of Changjiang River is one of the core areas, which are the origins of civilization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 We select Dongting Basin, one of the core areas of the middle reaches region of Changjiang River, as a research area for this study. Base on scientific point of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evolution and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researching regional particular dark-brown soil strata in the tableland and hilly area, we deeply research sedimentary record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process and its impact on human activities in Dongting Basin area in Chin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arget, we focus on several academic issues: (1) Genesis and material sources of the dark-brown soil, we study this scientific problem through the detrital minerals, rare earth elements, TOC and C/N analysis, as well as comparison with typical eolian sediments including loess in Loess Plateau, Xiashu loess from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 reticulated red soil and homogenesis red soil from middle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 fluvial sediments including Xiangjiang, Zishui, yuanshui, Lishui and Changjiang River sediments and ancient lacustrine sediments from the core in Dongting basin area. (2) Sediment precise dating, we determine the sediment precise years though using AMS14C and OSL dating methods. (3)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we reconstruct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by applying environmental proxies such as particle-siz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geochemical elements, pollen and phytolith, TOC and C/N of sediments from dark-brown soil natural profiles. (4)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f ancient human activities, we study this issue by analyzing relics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profiles, pollen and phytolith of sediments from cultural strata, and comparing with strata of natural profiles. Thus, we can systematically study high-resolution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late Pleistocene / Holocene transition period and discuss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f ancient human activities in Dongting Basin. The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re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master laws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evolution in Changjiang River area, China.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文明起源和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区之一。本项目选取长江中游的核心区域之一- - 洞庭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内台地/岗地黑褐色土壤地层这一特殊地层的调查研究,从人地关系演变科学角度,深入研究盆地区域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围绕黑褐色土壤的成因与物质来源(通过碎屑矿物、稀土元素、TOC 和C/N分析,并与典型风成沉积物、河流和古湖泊沉积物进行理化性质比较)、黑褐色土层的精确定年(AMS14C和OSL)、古气候与古环境演变(自然剖面的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孢粉和植硅体、TOC 和C/N分析)、古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分析(遗址剖面的遗物分析、孢粉和植硅体,与自然剖面地层对比)开展研究,系统深入的研究盆地晚更新世/全新世过渡期高分辨率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变过程,全面探讨区域过渡期古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这对于全面掌握我国长江流域人地关系演变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结项摘要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文明起源和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区之一,是研究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互动关系的理想区域。本项目以长江中游的洞庭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洞庭盆地原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大量的野外考察、剖面描述和多个剖面(YC自然剖面、YBD遗址剖面、YZG遗址剖面、SZP遗址剖面、SLG自然剖面和SJG遗址剖面)和1个钻孔岩芯(华容钻孔)的系统取样和室内多种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并结合AMS14C年代和释光年代(OSL),全面深入研究了洞庭盆地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不同时期的环境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研究区已有相关资料进行了详尽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结合地形图和地质图进行室内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大量的野外考察,厘清楚了洞庭盆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地层分布特征。(2)对洞庭盆地进行黑褐色土壤剖面的系统调查研究,对多个黑褐色土壤剖面如岩板垱(YBD)、玉成(YC)剖面等多个剖面的AMS14C和释光(OSL)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黑褐色土形成年代为23ka BP-11ka BP,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2阶段)。下部的黄土层相当于氧同位素3阶段(MIS3阶段)。(3)选取YC黑褐色土壤剖面进行沉积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并与黄土高原黄土、镇江下蜀黄土、洞庭盆地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沉积物和河流沉积物、湖泊沉积物和基岩风化红土等非风成沉积物进行比较研究,证明了黑褐色土壤沉积物的成因和可能的物质来源。(4)通过对洞庭盆地6个剖面和1个钻孔岩芯(华容钻孔)的密集采样和多种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磁化率、孢粉、有机碳和碳屑、常量元素、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的分析),以及AMS14C年代和释光年代(OSL)样品的测定,重建了洞庭盆地晚第四纪以来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与演化规律,恢复了不同时间尺度的人类活动信息。(5)全面进行了环境系统特征及变化规律信息与古人类活动的特征及规律信息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深入分析和探讨了洞庭盆地环境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Rare earth elements geochemistry in surface floodplain sediments from the Xiangjiang River, middle reach of Changjiang River, China
长江中游湘江河漫滩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DOI:
    10.1016/j.quaint.2014.01.052
  • 发表时间:
    2014-06
  • 期刊: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Mo, Duowen;Yang, Jinghong;Guo, Yuanyuan;Lv, Haiyan
  • 通讯作者:
    Lv, Haiyan
洞庭盆地末次冰期中晚期以来黑褐色土壤剖面野火记录及气候关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毛龙江;莫多闻;廖冰;刘钊
  • 通讯作者:
    刘钊
史前关中盆地土壤剖面的黑碳与炭屑记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龙艳侠;范汇晨;刘钊;毛龙江
  • 通讯作者:
    毛龙江
基于MATLAB编程的沉积物粒度计算方法与结果对比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河南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晓晓;毛龙江;贾耀锋;李楠
  • 通讯作者:
    李楠
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地理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媛媛;莫多闻;毛龙江;郭伟民
  • 通讯作者:
    郭伟民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黄土Rb、Sr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贾耀锋;毛龙江
  • 通讯作者:
    毛龙江
湖南澧阳平原黑褐色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伟民;史辰羲;毛龙江;杨兢红;邓辉;贾耀锋;莫多闻;周昆叔;贾敬禹
  • 通讯作者:
    贾敬禹
关中盆地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贾耀锋;庞奖励;黄春长;毛龙江
  • 通讯作者:
    毛龙江
湖南澧阳平原玉成土壤剖面粒度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毛龙江;莫多闻;周昆叔;郭伟民;贾耀锋
  • 通讯作者:
    贾耀锋
澧阳平原末次冰期-早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变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毛龙江;莫多闻;周昆叔;郭伟民;贾耀锋;杨競红
  • 通讯作者:
    杨競红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毛龙江的其他基金

鲁北平原东部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批准号:
    41771218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湖南澧阳平原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研究
  • 批准号:
    40901012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