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异相脉冲调制射频放电中负氢离子产生机理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80515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907.低温等离子体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Negative hydrogen ion sources are the important part in Neutral Beam Injector (NBI) which used to ignite/maintain 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 (MCF),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SNS) and high energy proton accelerator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produce high density negative hydrogen ion (H-) is pulse-modulated RF discharge. 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 a new discharge scheme, named as “multi-source unsynchronized pulse-modulated RF discharge” to achieve a continuous and steady plasma, which can generate high density negative hydrogen ions. This new method will take full advantages of pulsed plasmas: high production rate of high state vibrational hydrogen molecular during active-glow period and a large amount of low energy (<1 eV) electrons in after-glow period. These two kinds of particles will be transported into the same chamber, generating the negative hydrogen ions with a high rate. To study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H- production,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diagnostics will be adopted in this project. In simulation, two-dimensional “multi-source unsynchronized pulse-modulated RF discharge” model will be built based on the frame of COMSOL, and it will be further optimized in this project. In experiment, the time-resolved Langmuir probe and laser photodetachment method will be used to measure the density of H- and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smas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critical factors in H- production will be revealed. Hopefully,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solid data to push forward this new high density H- generation method.
高密度负氢离子源是磁约束聚变中高功率中性束注入器、散裂中子源和强流质子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脉冲调制射频氢气放电是产生高密度负氢离子的一种有效途径。本项目将采用多源异相脉冲调制射频放电方案,使各个腔室脉冲放电中辉光期(产生高振动激发态氢分子)和余晖期(产生大量低能(<1eV)电子)的优势相互补充,在扩散腔室中获得连续稳定的高密度负氢离子。项目将采用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模拟上采用COMSOL软件模拟计算多源异相脉冲放电特性,优化物理设计和各种放电参数;实验中采用时间分辨Langmuir探针结合激光解离技术,重点研究放电参数对负氢离子密度的影响,阐明影响负氢离子密度的关键因素和负氢离子密度随放电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多源异相脉冲放电中负氢离子产生的物理机理。期待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能为多源异相脉冲放电负氢离子源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结项摘要

高密度负氢离子源是磁约束聚变中高功率中性束注入器、散裂中子源和强流质子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脉冲调制射频氢气放电是产生高密度负氢离子的一种有效途径。项目研究过程中采用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模拟上采用COMSOL软件模拟计算射频氢气放电等离子体特性,优化物理设计和各种放电参数;实验中采用时间分辨Langmuir探针,重点研究放电参数对负氢离子密度的影响,阐明影响负氢离子密度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和负氢离子密度随放电参数的变化规律。. 本项目首先在COMSOL软件中利用射频模块和等离子体模块建立了二维轴对称单腔室放电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各种放电条件(如放电线圈匝数,工作气压,射频功率等)、各反应方程和反应参数以及各离子的器壁复合系数对腔室中负氢离子密度和空间分布的影响,确定了下一步模型中合适的放电参数。研究过程中,针对前期建立的模型利用粒子追踪方法确定了负氢离子(H-)空间分布以及等离子体中其他相关离子的关键特性。研究发现,负氢离子被极大地束缚在等离子体放电中心,并且在靠近离子引出口位置密度相对较低。此外,研究发现引出离子的能量宽度和发散角在低于150 V时随着引出电压逐渐减小,而在高于150 V引出电压后也逐渐减小。此外,研究过程中发现采用二级扩散腔室,并且固定上腔室(源腔室)尺寸时,当扩散腔室直径逐渐增加后,负氢离子密度最大值位置逐渐下移。在脉冲调制射频放电过程中,发现放电气压大于20 mTorr时电子密度在脉冲开启时刻电子密度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项目研究过程中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非常好,进一步确定了模型和研究方案的正确性。.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射频放电负氢离子源中负氢离子的空间分布的形成机理,并且通过系统性地研究阐明了影响负氢离子密度的关键形成机制和负氢离子密度随放电参数的变化规律。该项目的结果预期将为下一步深入多源脉冲调制高密度负氢离子源及其负氢离子引出关键因素提供可靠数据,为下一代高密度负氢离子源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ion energy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s in a dc-biased H2 inductively coupled discharge
直流偏置氢气感应耦合放电中离子能量和角度分布的数值研究
  • DOI:
    10.1063/5.0012770
  • 发表时间:
    2020-09
  • 期刊:
    Physics of Plasmas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Sha-Sha Song;Wei Liu;Shuai Yin;Yong-Xin Liu;Fei Gao;You-Nian Wang;Yong-Tao Zhao
  • 通讯作者:
    Yong-Tao Zhao
Time-resolved radial uniformity of pulse-modulated inductively coupled O_2/Ar plasmas
脉冲调制电感耦合O_2/Ar等离子体的时间分辨径向均匀性
  • DOI:
    10.1088/1674-1056/abe3f5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B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u Wei;Xue Chan;Gao Fei;Liu Yongxin;Wang Younian;Zhao Yongtao
  • 通讯作者:
    Zhao Yongtao
Two-dimensio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H− ions in cylindrical inductively coupled H2 discharges
圆柱形电感耦合H2放电中H离子的二维空间分布及产生机制
  • DOI:
    10.1063/5.0055320
  • 发表时间:
    2021-07
  • 期刊:
    Physics of Plasmas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Sha-Sha Song;Wei Yang;Wei Liu;Shuai Yin;Yong-Xin Liu;Fei Gao;You-Nian Wang;Yong-Tao Zhao
  • 通讯作者:
    Yong-Tao Zh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双顶角钻头钻削CFRP 的刀具磨损机制
  • DOI:
    10.13801/j.cnki.fhclxb.20160823.00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复合材料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钱宝伟;刘巍;贾振元;付饶;白玉;何春伶
  • 通讯作者:
    何春伶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DOI:
    10.16058/j.issn.1005-0930.2017.02.008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付强;刘巍;董淑华;刘东;李天霄
  • 通讯作者:
    李天霄
准东煤田露天矿区土壤137Cs剖面分布特征及侵蚀速率估算
  •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5.03.011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巍;曹月娥;杨建军;汪君;王果;李小华;周颖
  • 通讯作者:
    周颖
带并联电抗器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单相重合闸新方案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力自动化设备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巍;索南加乐;郭耀珠;石光;邵文权;陈福锋;宋国兵
  • 通讯作者:
    宋国兵
基于 HPLC 指纹图谱技术与化学计量法评价不同批次黄连的质量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贵州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晓艳;刘文;金阳;石亚;陈淮臣;何利;刘巍;王冠华;汪云霞;章宏
  • 通讯作者:
    章宏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