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中国现代建筑对传统民间建筑转译再现的历史谱系及模式(1950s-1990s)
结题报告
批准号:
51178314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负责人:
彭怒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801.建筑学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郭屹民、朱宇晖、支文军、戴春、孙乐、秦佶伟、官文琴、王未来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是中国现代建筑对传统民间建筑的转译再现,是"现代性"和"传统性"的成功结合,也是当今建筑创作的重要方向,亟待系统研究和发扬。课题综合口述史学、谱系学、跨文化比较等研究方法,梳理1950-1990年代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的时间/空间谱系和思想谱系,挖掘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自发萌动"阶段取得的成果,为全球化境遇下中国当代建筑"自觉探求"本土建筑文化提供宝贵经验;归纳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转译再现传统民间建筑的要素、方式、特征和模式,构建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的理论体系;与日本本土性现代建筑比较,总结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的经验与不足,并构建东亚建筑结合"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历史理论。课题以基本完成的江南地区本土性现代建筑谱系成果为模板,完善已具有研究基础的西部地区本土性现代建筑谱系并扩大到其他地区,与初步梳理的日本本土性现代建筑谱系进行比较,确保史学成果、理论建树和应用价值的实现。
英文摘要
“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是指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中,相对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移植与转化,以及中国现代建筑对传统官式建筑的借鉴而言,中国现代建筑对传统民间建筑,也即是传统民居和私家园林的转译和再现,体现“现代性”和“传统”的成功结合。课题综合口述史学、谱系学、跨文化比较等研究方法,梳理1950-1990年代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的时间/空间谱系和思想谱系。课题对已基本完成的江南地区本土性现代建筑的时间/空间谱系和思想谱系研究进行了进一步深化,梳理了50-80年代上海的本土性现代建筑实践与同济早期现代建筑教育的关系,冯纪忠对1960-1980 年代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的影响,1980 年代葛如亮、龙永龄团队,戴复东、吴庐生团队,卢济威、顾如珍团队等在江南地区进行的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实践。课题以江南地区本土性现代建筑的时间/空间谱系研究为样板,逐步推广到西北新疆地区、西南四川云南地区、福建闽南地区、华北地区。本课题在理论研究层面,通过对建构理论的系统翻译工作的组织,以及出版建构理论国际会议文集,为中国现代建筑史引入“建造”和“建构”的理论研究视野;同时,还组织了聚焦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的方法和实践的“构想我们的现代性——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的诸视角”国际研讨会,从“现代性的建构——政治、制度、话语”、“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谱系、时代、个案”、“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全球、地方、身份”角度分别进行,不仅呈现了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从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的社会政治话语建构和全球视野的讨论中,为课题成果的进一步深入总结和理论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时代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王凯
通讯作者:王凯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时代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郭屹民;大野博史
通讯作者:大野博史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时代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彭怒;王飞
通讯作者:王飞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时代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王凯
通讯作者:王凯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时代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戴春
通讯作者:戴春
基于规范和技术转移视角的中国工业建筑史研究(1952—2002):以华东院的实践为范本
  • 批准号:
    5217802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8万元
  • 批准年份:
    2021
  • 负责人:
    彭怒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