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基于AHP主观评估与DEA客观检验的中国银行保险模式选择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71003076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17.0 万元
负责人:
杨霞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G0307.金融经济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李雪霜、张培、龚锋、李毅、向飞、高俊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有关银行保险不同模式的优劣比较及其选择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直是国内外银行保险研究的重要议题。中国银行保险亟待转型的现实与新世纪尤其是本次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银行保险的新动向,也显示银行保险的模式选择将是中国未来银行保险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鉴于目前国内研究多从宏观层面探讨银行保险的模式选择,而从微观决策方面借助实证方法考察银行保险最优模式的成果还不多见,本项目将研究视角从宏观转向包括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在内的银行保险"利益相关者",分别构建基于三者视角的AHP模型及三者"共赢"的AHP模型,获得主观评估最优的中国银行保险模式。再采用可以剔除外部环境和误差因素影响的三阶段DEA方法,实证检验不同银行保险模式的客观效率。对比DEA客观检验与AHP主观评估的结果:若一致,则为最优模式;若不一致,则可进行校正,最终提出中国银行保险模式选择与优化的思路和建议。
英文摘要
项目研究基本按照计划进行,执行过程中共完成学术论文6篇,研究报告1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8次;协助培养博士生2人,培养硕士生3人。项目着重解决了两大研究重点和难点:一是基于AHP方法的银行保险模式调研。分别针对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等银行保险“利益相关者”构建了AHP模型。三个模型的目标层均为银行保险最优模式,方案层均由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合资企业和金融集团四种银行保险模式构成;对于“中间层”的构造,从三方角度设计了相应的准则及子准则指标。结果显示,三者都认为银行保险的最优模式应为金融集团;经营者对分销协议模式的偏好紧随金融集团之后,而消费者和监管者却将分销协议模式排在最末。二是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银行保险效率实证。选取中国人寿、工银安盛等共10家公司的样本,以2005-2012年为样本期间,以银行保险手续费支出、合作银行网点数量为投入,银行保险保费收入为产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大型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效率相对高于中小型保险公司,不同银行保险模式间的效率差异不够显著,分销协议模式目前仍有较好的效率表现。对比AHP主观评估和DEA客观检验的结果,综合国内法律、监管与市场环境以及国外经验,深化股权合作的银行保险模式将可能是未来一部分银行与保险公司的选择。针对国内银行保险股权融合的新动向,项目组还对其发展脉络作了系统梳理,采用事件研究法和SUR模型分析了经典案例——“平深恋”给并购双方带来的财富效应,以及该事件对其他上市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股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对于“平深恋”持较为乐观的预期,股权融合的财富效应有所显现。由于AHP方法在银行保险领域的应用不多,各家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条线的数据几无公开,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堪称A股市场银行与保险公司并购的第一“大案”,因此项目组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突破性。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保险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杨霞
通讯作者:杨霞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保险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魏华林;龙梦洁
通讯作者:龙梦洁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