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地幔柱的热效应及其古地热学记录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072186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4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702.环境水科学
- 结题年份:2013
- 批准年份:2010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1-01-01 至2013-12-31
- 项目参与者:朱传庆; 徐明; 田云涛; 饶松;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本研究着眼于地幔柱理论这一国际前沿性研究课题,以峨眉山超级地幔柱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幔柱活动与地温的密切关联,从地热学角度开展工作,探索地幔柱的发展演化的热效应以及对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研究手段上以传统温标如镜质体反射率(Ro)为主,辅之以低温热年代学方法(裂变径迹和U-Th/He), 研究思路上采取"古温标→热史→地幔柱的热效应→地幔柱"的反演模式,预期将从地热学角度对峨眉山地幔柱的热效应(包括岩石圈增温与地表剥蚀)及其影响的时、空规模等获得新的认识,同时,该项目对周缘盆地内与峨眉山地幔柱加热作用相关的下古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及其生烃过程的研究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结项摘要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西部的峨眉山玄武岩省被认为是中晚三迭世地幔柱喷发的结果。假如它是一个地幔柱,就应该存在当时的古地热学记录,因此,我们迄今完成了峨眉山地幔柱热效应的地热学记录的分析和研究:进行了22口深井的稳态地温测量、测试镜质体反射率、裂变径迹和U-Th/He样品46件,开展了23口钻井的古温标记录的分析和热史反演,鉴于峨眉山地幔柱事件为中/上二叠统不整合界面的界限热事件,因此本年度内重点开展了中/上二叠统不整合界面上覆和下伏地层中古温标所记录的热状态的时间演化及热效应的空间变化。研究发现:1)中/上二叠统不整合界面上覆和下伏地层中古温标-钻井岩心镜质体反射率在中/上二叠统不整合界面上覆和下伏地层中存在错断,且下伏地层中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的变化的梯度大于上覆地层(构造层);2)古温标所记录的地温梯度或古热流值在峨眉山地幔柱的内带-中带-外带呈递减变化,内带的古热流值高达mW/m2,中带古热流值变化于80-90mW/m2,外带的热流值与周边克拉通的热流值相近(45-65mW/m2),并且热状态的空间展布呈环带状;3)在中二叠顶部存在剥蚀,且剥蚀量在地幔柱中心最大(3000m左右),向外缘剥蚀量减小。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阿坝一简阳地学剖面深部温度及热结构
- DOI:--
- 发表时间:2011
- 期刊:地质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徐 明 朱传庆 饶 松 胡圣标
- 通讯作者:徐 明 朱传庆 饶 松 胡圣标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渭河盆地岩石圈热结构模拟及其对地热系统热源机理的启示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地球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芦佳飞;饶松;黄顺德;施亦做;胡圣标
- 通讯作者:胡圣标
渭河盆地岩石圈热结构与地热田热源机理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饶松;姜光政;高雅洁;胡圣标;汪集旸
- 通讯作者:汪集旸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中国科学院院刊
- 影响因子:--
- 作者:庞忠和;孔彦龙;庞菊梅;胡圣标;汪集暘
- 通讯作者:汪集暘
大型岩溶热储识别方法与规模化可持续开采技术
- DOI:10.11842/chips.20200516001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科技促进发展
- 影响因子:--
- 作者:庞忠和;庞菊梅;孔彦龙;郭世炎;王树芳;黄永辉;罗霁;胡圣标
- 通讯作者:胡圣标
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热演化史及页岩气成藏意义
- DOI:10.3799/dqkx.2022.153
- 发表时间:2022
- 期刊: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饶松;杨轶南;胡圣标;王强
- 通讯作者:王强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胡圣标的其他基金
中国大陆地区干热岩成因机制与勘探靶区优选
- 批准号:42074096
- 批准年份:2020
- 资助金额:59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四川盆地深井地热测量与岩石圈热结构及热演化
- 批准号:40672197
- 批准年份:2006
- 资助金额:35.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热结构响应与记录
- 批准号:40172100
- 批准年份:2001
- 资助金额:23.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沉积盆地热历史定量化研究及其应用
- 批准号:49672169
- 批准年份:1996
- 资助金额:14.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碰撞造山带热史及构造热演化-以三江造山带为例
- 批准号:49472166
- 批准年份:1994
- 资助金额:12.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裂变径迹方法及其在沉积盆地热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 批准号:49202041
- 批准年份:1992
- 资助金额:4.5 万元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