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会阶层分配不公平感的归因模式及应对策略

批准号:
71171094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45.0 万元
负责人:
郭永玉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G0106.管理心理与行为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马红宇、徐富明、李晔、贺金波、谢员、刘亚、王忠军、李静、李斌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近年来,收入差距的持续加大已引起广泛的分配不公平感。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对于收入差距的认知判断和不公平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本项目从归因视角出发,遵循"社会阶层-收入差距归因模式-分配不公平感"的逻辑思路,研究不同社会阶层分配不公平感的形成机制及应对策略。采用问卷调查、情境模拟实验、实验室实验、纵向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社会阶层的分配不公平感现状,探讨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归因模式及其对分配不公平感的影响,建立社会阶层、收入差距归因模式和分配不公平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归因为切入点,进一步考察社会处境(包括社会流动机制、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的改善对不同社会阶层归因模式及分配不公平感的影响,以此作为减少分配不公平感的相关公共管理对策的依据。
英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分配不公平感广泛存在。本项目立足于这一社会现实背景,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出发,基于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和分配公平感的归因理论,以大样本的城乡居民和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分配公平感现状及其心理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低社会阶层者的分配公平感更低,但主观阶层比客观阶层对分配公平感的预测力更强。(2)低社会阶层者由于拥有较低的控制感,因而更倾向于对贫富差距进行外部归因,进而导致其分配公平感更低。(3)通过减少社会限制和开发心理资本,可提高低阶层者对生活的控制感,使其减少对贫富差距的外部归因倾向,进而降低其分配不公平感。以上成果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和分配公平感的归因理论,并对系统公正理论的观点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和补充,同时可为降低分配不公平感的公共管理对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心理科学进展
影响因子:--
作者:郭永玉;李海军;孔诗晓;孟贞贞
通讯作者:孟贞贞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心理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李斌;马红宇;郭永玉
通讯作者:郭永玉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心理科学进展
影响因子:--
作者:杨沈龙;郭永玉;李静
通讯作者:李静
DOI:--
发表时间:--
期刊:华东经济管理
影响因子:--
作者:涂阳军;郭永玉
通讯作者:郭永玉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心理科学进展
影响因子:--
作者:吴佩君;李晔
通讯作者:李晔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