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小型猪矮小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0960058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负责人:
兰干球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408.实验动物学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郭亚芬、王爱德、范晶、陈江伟、阮志华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小型猪作为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己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广西巴马小型猪是经过20多年封闭选育培育而成的小型猪品系,具有作为医学实验动物的许多有利特点,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国内外基于表型选育的传统育种模式,对小型猪矮小体型的选育遗传改进量不大,进展缓慢。控制小型猪矮小性状的主效基因至今未见报道。本项目通过构建广西巴马小型猪与长白猪杂交资源群,检测杂交资源群F2代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广西巴马小型猪与大型长白猪生长轴侯选基因及其表达的差别;构建不同品种猪骨骼肌组织小RNA cDNA文库和测序,将有望获得影响广西巴马小型猪矮小性状相关的生长轴基因、非编码miRNA基因,获得小型猪与大型猪骨骼肌差异表达miRNA,从多个角度揭示矮小性状形成的可能分子机理,为广西巴马小型猪矮小性状的分子育种奠定工作基础。
英文摘要
本项目以广西巴马小型猪和长白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小型猪矮小性状形成的相关基因。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获得小型猪和长白猪杂交F1代90头,F2代101头。对F1代、F2代猪生长相关指标测定发现,F2代猪群出现了生长性状的分离,表明小型猪的矮小性状可能受主效基因的调控。激素测定发现小型猪和长白猪血清中GHR和IGF-I浓度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长白猪的血清GHR和IGF-I浓度显著高于小型猪(p<0.05)。成功克隆出了小型猪内分泌生长轴基因:GHRH、GH、GHR和SS。采用HRM技术比较分析小型猪和长白猪 SS、GH、JAK2、IGF-I基因的SNPs,两个品种猪在JAK2和IGF-I基因的SNPs位点上表现出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显著差异。qRT-PCR检测发现,1、30和180日龄的小型猪和长白猪的肝脏和背最长肌中GHR和IGF-I表达量,长白猪均明显高于小型猪;1日龄小型猪肝脏JAK2基因表达量稍高于长白猪,180日龄表达水平相近。在肌肉组织中,长白猪JAK2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小型猪。项目成功构建了长白猪1和180日龄背最长肌miRNA cDNA文库;克隆了小型猪和长白猪的miR-1、miR-133、miR-206、miR-429;靶基因预测显示,miR-1的靶基因是IGF-I,miR-135的靶基因为GHR和JAK2,miR-429的靶基因为IRS1、IGF2R、ZFPM2; qRT-PCR检测这4四种miRNA的组织表达规律和肌肉中时空表达规律,结果表明:miR-1在小型猪的心肌和背最长肌中高表达,miR-133、miR-429在肾脏中高表达;在背最长肌中,1和30日龄小型猪miR-1表达量低于长白猪,而180日龄小型猪miR-1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1和30日龄小型猪miR-133、miR-206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两种猪在180日龄时表达量均明显下调。项目完成了小型猪和巴长杂交F1代猪30和180日龄的背最长肌转录组的测序及比对工作,发现小型猪与巴长F1代猪30日龄时差异表达基因170个,180日龄时差异表达基因1318个,推测小型猪和巴长杂交F1代猪之间存在大量差异表达基因。.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结果提示GHR、IGF-I、JAK2基因可能是调控广西巴马小型猪矮小性状的主效基因。.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
期刊:南方农业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齐丽娜;蒋钦杨;郭亚芬;梁丽贤;兰干球;蒋和生
通讯作者:蒋和生
广西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易感性相关LncRNA的筛选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860150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5.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8
  • 负责人:
    兰干球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