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激酶调控VE-cadherin磷酸化及其下游信号参与颅内动脉瘤形成机制研究

批准号:
30960397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负责人:
李美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0906.脑血管结构、功能异常及相关疾病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韩利江、肖新如、郭华、李平根、黄乾亮、伍洪昊、李义云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病因和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最近发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血管内皮损害及血管壁炎症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形成始动环节。VE-cadherin 在内皮损伤修复、维持血管壁通透性和调控炎症细胞浸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src激酶调控VE-cadherin磷酸化水平及炎症相关细胞内信号转导。本课题在我们最近发现 VE-Cadherin在颅内动脉瘤壁表达明显减少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颅内动脉瘤形成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及其调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应用实验性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和冲击流作用下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模拟体内和体外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血管壁损害,研究动脉瘤形成过程中src激酶的活性及其对VE-Cadherin磷酸化水平和下游信号分子的调控;以及src激酶抑制剂PP2对VE-cadherin磷酸化 和颅内动脉瘤形成的保护作用,探明VE-cadherin及其调控信号参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分子机制。
英文摘要
本课题研究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中src激酶的活性及其对VE-Cadherin磷酸化水平和下游信号分子的调控;以及src激酶抑制剂PP2对VE-cadherin磷酸化和颅内动脉瘤形成的保护作用。应用实验性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和冲击流作用下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模拟体内和体外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血管壁损害,我们发现:(1)内皮细胞及其连接受损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始动环节;(2)src激酶和VE-cadherin磷酸化表达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3)src激酶抑制剂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有保护作用。(4)src激酶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上述结论证实了我们提出的“src激酶对VE-Cadherin磷酸化调控参与颅内动脉瘤形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防治提供一个新靶点。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2.11.082
发表时间:2012-11
期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李美华;聂艳良;张贤华;梁尚栋
通讯作者:梁尚栋
DOI:--
发表时间:--
期刊: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聂艳良;李美华
通讯作者:李美华
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0.02.002
发表时间:2010-02
期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凌峻;李美华;伍洪昊
通讯作者:伍洪昊
DOI:--
发表时间:--
期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李美华;凌峻;熊秋迎;聂艳良
通讯作者:聂艳良
DOI:--
发表时间:--
期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凌峻;熊秋迎;聂艳良;梅金红;李美华
通讯作者:李美华
PKCα磷酸化调控HMGB1、Nrf2/HO-1信号通路参与颅内动脉瘤形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33万元
- 批准年份:2022
- 负责人:李美华
- 依托单位:
PKCα 调控 p120ctn 磷酸化参与颅内动脉瘤形成机制研究
- 批准号:81860225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34.0万元
- 批准年份:2018
- 负责人:李美华
- 依托单位:
VE-Cadherin 磷酸化介导P120ctn、Kaiso和MMP信号通路参与颅内动脉瘤形成机制研究
- 批准号:81360188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49.0万元
- 批准年份:2013
- 负责人:李美华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