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交FBG感知网络的板状结构形变检测与形态重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17531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511.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基于机敏柔性结构形态变化主动监测研究背景,以板状结构复杂形变检测与实时形态重构为研究目标,采用正交分布植入式光纤光栅感知网络构建实验模型结构,开展机敏柔性结构变化形态感知与拟合重构方法及其可视化技术研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重点包括:光纤光栅传感网络敏锐感知、弯扭耦合形变检测和状态解耦、应变与温度交叉敏感等关键技术;传感网络优化配置策略与准则,适用于传感器数目、位置及方位角度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基于分布正交曲率信息的空间复杂形态拟合重构方法,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模型结构和实验平台,使理论方法研究和实验分析验证相结合,并从应用角度寻求工程实现方法。结构形变状态自主感知与复杂形态实时重构的方法技术,历来是结构状态监测领域一个重要方向和难点课题,不仅对结构安全性监测和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进一步可为结构形态控制和拓扑保形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因此相关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亟待深入探索和突破。

结项摘要

伴随航空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大型远场结构的不断涌现,结构运行状况的实时安全性监测和可靠性观察始终是这一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其中柔性结构形变状态和振动形态主动监测构成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项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以柔性板状结构为基本实验模型对象,通过离散植入正交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并进行优化配置,面向结构复杂形变状况和低频振动形态的实时感知、重构与可视化表达,开展关键技术方法研究并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特性分析与感知机理、光纤光栅传感网络优化配置方法与实现技术、机敏板状结构形态拟合重构方法与可视化技术、实验平台构建与实验分析验证。.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基于优化配置FBG传感网络的结构复杂形变感知方法与技术,针对FBG传感网络感知技术、弯扭耦合结构正交形变检测、传感器封装与在线标定等方法技术,以及传感网络优化配置策略与准则,适用于传感器数目、位置及方位的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从而为板状结构复杂形变状态的敏锐感知与高效检测提供技术方法支撑;(2)基于正交分布植入式FBG传感网络的板状结构复杂形态拟合重构方法与可视化技术,通过研究测点二维正交曲率相互耦合关系与解偶方式,以此获取对应测量平面各方向应变与变化曲率转换关系,进而发展了基于模态位移叠加法与基于正交曲线网法的结构形态空间曲面重构算法,以及实现板状结构变化形态三维可视化技术;(3)开发构建FBG机敏板状结构形态感知重构与临场可视化实验平台,针对FBG传感网络感知技术、FBG传感网络优化配置效用、FBG机敏板状结构复杂形态重构算法,以及结构形态重构效果动态特性评价等关键技术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方法改进与实验验证工作。. 本项目研究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丰富了智能结构状态主动监测的相关方法与技术,体现了学科交叉集成思想与技术方法创新意识,对重要结构安全性监测和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为结构形变状态自主感知与复杂形态实时重构领域相关技术方法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9)
专利数量(0)
飞行器框架模型结构振动形态感知与重构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振动.测试与诊断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晓锦;张合生;李丽;徐金星
  • 通讯作者:
    徐金星
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 guided-wave imaging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粒子群优化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导波成像
  • DOI:
    10.1177/0142331214560807
  • 发表时间:
    2015-01
  • 期刊: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Li, Peijiang;Zhu, Xiaojin;Luo, Cong;Deng, Fei
  • 通讯作者:
    Deng, Fei
Non-visualVibration Shape Reconstruction for Smart Plate Structure With Bonded FBGSensors
结合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智能板结构的非视觉振动形状重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Xiaojin Zhu;Zhiyuan GAO;Geng Lu;Jiang Fan
  • 通讯作者:
    Jiang Fan
基于LMS算法的数据采集系统动态传输特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光电子·激光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合生;朱晓锦;高志远;李培江
  • 通讯作者:
    李培江
Alternative driven SMA smart structure based on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for vibration control
基于恒流源的替代驱动 SMA 智能结构用于振动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Journal of Vibration, Measurement & Diagnosi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u, Xiaojin;Shao, Yong;Gao, Zhiyuan;Sun, Wei
  • 通讯作者:
    Sun, We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光纤机敏结构振动形态感知及其SM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振动、测试与诊断》已录用待发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晓锦;陆美玉赵晓瑜;张合生
  • 通讯作者:
    张合生
基于IIR模式的结构振动自适应滤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振动与冲击》已录用待发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晓锦;赵晓瑜沈建芬;周 怿
  • 通讯作者:
    周 怿
主动机敏结构DSP信号采集与处理单元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守玮;吴小军;朱晓锦;李帆
  • 通讯作者:
    李帆
基于Fx-VSSLMS算法的压电柔性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振动、测试与诊断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方昱斌;朱晓锦;胡佳明;高志远;苗中华
  • 通讯作者:
    苗中华
改进型FULMS算法实现压电机敏框架结构振动抑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振动与冲击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全振;朱晓锦;高志远;高守玮
  • 通讯作者:
    高守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朱晓锦的其他基金

空间装置微振动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与技术研究
  • 批准号:
    51575328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结构振动主动监控若干技术与试验研究
  • 批准号:
    90716027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7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智能柔性结构振动形态感知与自适应控制研究
  • 批准号:
    90405013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