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能系统介导的典型多氯联苯神经毒性分子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80600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601.理论环境化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re considered as one kind of major toxic environmenta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With high lipid solubility, PCBs are readily accumulated in the brain and can cause neurotoxicity. The underling mechanism is not clear yet but highly desirable. The neurotransmitter system has been reported as the most plausible targets of PCBs exposure. Previous studies on neurotoxic mechanism of PCBs have been focusing on sole target. Due to the high complexity of the brain, it is highly unlikely that the target is a single one because the synaptic transmission disorders triggered by POPs are hugely complicated. In this project, we intend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toxic mechanism of PCBs from the point of synergetic effect of multiple targets using in vitro assays and in silico methods. This project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neurotoxicity of other POPs, and also provide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of drugs for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in future.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是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脂溶性,易在大脑中累积,造成神经系统毒性。关于PCBs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的探讨一直是一个急需理解却尚未研究清楚的问题。神经递质系统被证明是PCBs神经毒性最可能的靶点。目前关于PCBs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大都聚焦于单个靶点。由于脑部的高度复杂性,环境污染物进入神经系统所引发的神经突触传递失调是非常复杂的,其作用靶点几乎不可能是单一的。因此,本项目拟从多靶点协同作用的思路出发,着眼于多巴胺能系统有关的多巴胺转运体和多巴胺受体两个靶点,利用离体实验分析结合计算模拟的方法研究PCBs的神经毒性作用靶点及微观机制。本项目也可为其它环境污染物的神经毒性的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并且可以为将来针对神经系统疾病设计安全有效的药物分子提供指引。

结项摘要

环境污染物引起的神经毒性表现各异,神经毒性作用靶点的鉴定及其分子作用机制一直是一个急需理解却尚未研究清楚的问题。多氯联苯(PCBs)是环境污染物的典型代表,而神经递质系统被证明是PCBs神经作用最可能的靶点。PCB进入体内,可以改变神经元内多巴胺的浓度。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的浓度变化会直接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多巴胺转运体在多巴胺向神经元内的运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调控和维持多巴胺的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开展了PCBs与多巴胺转运体相互作用的计算与实验研究,揭示多巴胺转运体作为PCBs神经毒性作用的潜在靶点的可能性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本工作也可为其它环境污染物的神经毒性的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并且可以为将来针对神经系统疾病设计安全有效的药物分子提供指引。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putative structur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antithetic effect of homologous RND1 and RhoD GTPases in mammalian plexin regulation.
同源 RND1 和 RhoD GTPases 在哺乳动物丛蛋白调节中的对立作用的假定结构机制
  • DOI:
    10.7554/elife.64304
  • 发表时间:
    2021-06-11
  • 期刊:
    eLife
  • 影响因子:
    7.7
  • 作者:
    Liu Y;Ke P;Kuo YC;Wang Y;Zhang X;Song C;Shan Y
  • 通讯作者:
    Shan Y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CuO掺杂的(Na_(0.66)K_(0.34))NbO_3无铅压电陶瓷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功能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门秀婷;刘燕燕;郭晴;王燕;臧国忠
  • 通讯作者:
    臧国忠
脉冲电场和pH值协同作用对卵白蛋白微观结构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食品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阳梅芳;曾新安;刘燕燕
  • 通讯作者:
    刘燕燕
新型带状光纤中阵列光栅刻写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光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鹏;王伟;刘燕燕;齐跃峰
  • 通讯作者:
    齐跃峰
新疆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 DOI:
    10.13866/j.azr.2022.01.25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干旱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桂丽;陆海燕;郑佳翔;刘燕燕;冉亚军
  • 通讯作者:
    冉亚军
电弧离子镀制备(TiCr)N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 .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真空科学与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燕燕;张庆瑜;林国强.
  • 通讯作者:
    林国强.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