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流联合作用下黄河口浮泥层发育机制及运移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0231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1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5.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fluid mud layer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which exists widely in the area of the estuary and coastal zone.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fluid mud problem,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in-depth systemic researches. The project aims to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migration patterns of fluid mud layer under the action of wave and current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It intends to verify the scientific hypothesis that the fine particles in the seabed can be "pumped" upward,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supply sources of the fluid mud layer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project aims to put forward a new in-situ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ing technology of fluid mud layer - free fall plate / cone penetration test, which can test the properties of fluid mud layer accuratelly. Based on dye-soil large flume model test, time series sediment capture in-situ observation, free fall plat /cone penetration test, an integrated model of wave and current conditions - sediment suspended – fluid mud layer movement can be established. This project may promoted breakthrough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fluid mud layer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which can produc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seabed sediment dynamics.
浮泥层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河口海岸带地区的自然现象,由于浮泥问题的复杂性,迄今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项目围绕波流联合作用下黄河口浮泥层的发育机制及运移模式展开研究,拟验证海床内细颗粒“泵送”可能是浮泥层发育的重要供给源之一的科学假设,并提出一种浮泥层原位测试的新技术-自由落体圆板/圆锥贯入试验,实现对浮泥层性质的准确测试。基于染色土大型水槽模型试验、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原位观测和自由落体圆板/圆锥贯入测试等研究手段建立波浪、海流条件—粘性泥沙悬沙—浮泥运动的集成关系模型,实现对浮泥层的运动机制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有望对黄河口浮泥层的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认识,对海底沉积物动力学的理论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结项摘要

浮泥层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淤泥质海岸河口地区的自然现象,主要由明显具有粘滞性的粘土和粉砂类细颗粒泥沙组成。当浮泥大量存在时,可造成掩埋底栖生物、底泥富营养化和航道骤淤、干扰测深结果、影响适航水深的判断等生态、环境以及航行安全等问题。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主要基于室内模型实验,分析了浮泥层发育的基本模式、典型现象和“泵送”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浮泥层过程中沉积物孔隙压力变化规律,最后针对波浪对浮泥层发育的影响,建立沉积物中孔隙压力计算与“泵送”量的关系。分析了浮泥层发育必需的物源供应途径,进一步验证了浮泥层形成过程中、波浪作用下沉积物孔隙压力变化规律;其次,计算分析了土体内部颗粒受力状态,进一步阐述泵送机理,总结了“泵送作用”的两种表现形式;最后,开展现场原位观测,验证了自然环境波流联合作用下黄河三角洲浮泥的形成与发育过程。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动水条件下富水砂层注浆规律的电法检测模型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现代隧道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晓桐;孙文景;刘 涛;寇海磊;杨忠年;王 迪
  • 通讯作者:
    王 迪
Experimental Study of Leakage Monitoring of Diaphragm Walls Based on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的连续墙泄漏监测实验研究
  • DOI:
    10.3390/s19102269
  • 发表时间:
    2019-05-02
  • 期刊:
    SENSOR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Liu, Tao;Sun, Wenjing;Yang, Xiaotong
  • 通讯作者:
    Yang, Xiaotong
基坑嵌岩地下连续墙防渗效果探测方法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施工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超;杨忠年;王迪
  • 通讯作者:
    王迪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一种新型静力触探系统在滩浅海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晓磊;贾永刚;郑杰文;杨忠年;单红仙
  • 通讯作者:
    单红仙
现代黄河三角洲潮滩沉积物抗侵蚀性原位试验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伟;孟祥梅;宋敬泰;刘辉;郑杰文;贾永刚;杨忠年
  • 通讯作者:
    杨忠年
基于模型试验的富水砂层新意法变形控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涛;孙文景;龚旭东;杨忠年;张瑾
  • 通讯作者:
    张瑾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抗侵蚀性动态变化差异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土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晓磊;单红仙;杨忠年;郑杰文;贾永刚
  • 通讯作者:
    贾永刚
黄河三角洲北部岸滩蚀积演变特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土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忠年;贾永刚;郑杰文;单红仙;孟祥梅
  • 通讯作者:
    孟祥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忠年的其他基金

基于T-CPTu粉质土热交换下应力松弛特性及能源桩长期承载性能研究
  • 批准号:
    4237232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CPTu和波速表征的水合物储层开采条件下物理力学特性演化机制
  • 批准号:
    42177153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CPTu和波速表征的水合物储层开采条件下物理力学特性演化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