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肝CYP1A蛋白印迹法监测海洋石油类污染生化效应技术研究

批准号:
40876053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45.0 万元
负责人:
张玉生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D0608.海洋物理与观测探测技术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8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郑榕辉、陈金民、陈维芬、林俊辉、陈清福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针对我国海洋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 石油类,以及PAHs和PCBs等有毒有机污染物,以我国海洋鱼类为实验动物,以石油或柴油水溶性组分为诱导物,以鱼肝CYP1A蛋白表达量为指标,摸索和优化鱼肝CYP1A蛋白印迹法实验条件,为我国海洋石油类等有机污染物污染生化效应的监测与评价研究和建立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接轨的鱼类肝CYP1A蛋白印迹法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应用本项目拟建立的鱼肝CYP1A蛋白印迹法和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EROD检测技术,结合监测海区污染物的化学分析,在我国开拓性地开展现场海区石油类等有毒有机污染物污染生化效应的监测与评估。
英文摘要
针对我国海洋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石油类,以及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s)和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等有毒有机污染物,根据项目计划完成了全部六项研究内容:1.在实验室开展了石油水溶性组分(Water Soluble Fraction, WSF)对实验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的剂量-效应、时间-效应和诱导后的恢复实验;2.摸索和确定了诱导后的褐菖鲉肝微粒体CYP1A抗原蛋白使用量范围为1μg~10μg;3.摸索和确定了一抗的最优稀释度为1:500,二抗的最优稀释度为1:20000;从而建立了褐菖鲉肝微粒体CYP1A蛋白印迹法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4. 以褐菖鲉为实验鱼类,以鱼肝微粒体CYP1A蛋白表达量和EROD活性为指标,在厦门海域开展了两次野外监测实验,研究了不同站位CYP1A蛋白表达量和ER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两种生物标志物与水体石油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5.在开展4.鱼肝CYP1A蛋白印迹法监测海洋石油类等有机污染生化效应的应用研究的同时,采集监测站位的海水和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石油类、PAHs、PCBs以及Cu、Zn、Pb和Cd四种重金属的含量测定;6.结合实验4以鱼肝CYP1A蛋白印记法和EROD活性为指标所获得的生化效应数据和实验5.对现场海区污染物化学调查的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初步综合评估了监测海区不同站位的石油类等污染生化效应状况,结果表明在厦门研究海区海水石油类浓度在一、二级海水水质标准<0.05mg/L范围内(实际为0.0121 mg/L ~0.0242 mg/L)已经引起褐菖鲉肝CYP1A蛋白印记法和EROD生物标志物的显著变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生化毒性效应,应引起重视。总之,研究项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成功地建立了鱼肝CYP1A蛋白印迹法监测海洋石油类污染生化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
期刊:海洋学报(中文版)
影响因子:--
作者:郑榕辉;张玉生;陈清福
通讯作者:陈清福
DOI:--
发表时间:--
期刊:生态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张玉生;郑榕辉;陈清福
通讯作者:陈清福
海洋油污染生化效应监测技术的研究
- 批准号:40476042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2.0万元
- 批准年份:2004
- 负责人:张玉生
- 依托单位:
海洋石油污染生化监测技术的研究
- 批准号:38800010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4.0万元
- 批准年份:1988
- 负责人:张玉生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