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山倭蜂猴种群生境利用及保护对策研究

批准号:
31060091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18.0 万元
负责人:
杨士剑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312.保护生物学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练硝、朱丽娟、张浩、王荣兴、明旭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在我国仅见于云南东南部屏边、河口等地。其数量稀少,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CITES附录1物种。本项目以野外调查、无线电遥测、GIS和遥感等技术和方法,研究大围山倭蜂猴的种群现状、倭蜂猴的生境利用特征、生境斑块的空间格局和景观特征,获得倭蜂猴的密度和数量估算,得出各生境斑块对倭蜂猴的价值评价以及人为活动干扰强度指数,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研究结果将对这一物种的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英文摘要
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在我国仅见于云南东南部屏边、河口等地。其数量稀少,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CITES附录Ⅰ物种。以样线调查法、社区访谈法、红外自动相机监测法及无线电项圈遥测法在屏边大围山保护区及周边开展了倭蜂猴的分布、种群密度、家域和生境利用等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倭蜂猴数量稀少,密度仅为0.333 / 平方公里,遇见率为0.017 / 公里,在同域兽类中的相对丰盛度也仅为2.63%。倭蜂猴主要分布于该区域的南端部分。在屏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内,倭蜂猴的适宜生境面积为3901.91 公倾,仅占保护区面积的27.66%,而且呈高度破碎化,分散于保护区的南端、北端及中央段。倭蜂猴的平均家域大小为10.44 +- 4.12 公倾 (SE),其变化范围为3.77-18.43 公倾;冬季家域仅为夏季家域的50.31%。倭蜂猴的保护必须着重保护存留的适宜生境;同时对保护区外倭蜂猴的保护几乎与保护区内的保护是同等重要的。上述研究结果均是国内的首次报道,对该物种的生态与保护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倭蜂猴的生态学仍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四川动物
影响因子:--
作者:余梁哥;陈敏杰;杨士剑;李学友;师蕾
通讯作者:师蕾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影响因子:--
作者:余梁哥;陈敏杰;杨士剑;师蕾
通讯作者:师蕾
自然保护区周边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生态学机制和缓解对策
- 批准号:30360023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19.0万元
- 批准年份:2003
- 负责人:杨士剑
- 依托单位:
滇金丝猴生境破碎化及其恢复策略的研究
- 批准号:30160017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18.0万元
- 批准年份:2001
- 负责人:杨士剑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