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下唇须对其嗅觉行为的调控作用及神经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7183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407.植物保护新技术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In additon to the antenna, the paired labial palp of lepidopteran adults, including Helicoverpa armigera, are olfactory organs as well. There are many olfactory sensilla in the labial-palp pit organ (LPO) of H. armigera, which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hair-shaped and club-shaped sensilla typ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function of these sensilla. In this study, the behavior that mediated by LPO sensilla are to b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behavioral bioassay and wind tunnel. The chemicals that detected by LPO sensilla are to be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GC-EAD and GC-MS. Finally, the single sensillum recording and staining are to be performed to invesitgate the neural basis for LPO sensilla mediating behavio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show the function of labial palps and provide the basic knowledge for improving the pest control technique that based on the olfaction.
除了触角以外,下唇须也是鳞翅目昆虫成虫包括棉铃虫的重要嗅觉器官。我们前期研究表明棉铃虫下唇须陷窝器内具有大量的嗅觉感器,分属2大类型,即毛形感器和棒状感器。关于这些感器的功能,到目前还不清楚。本项目以棉铃虫成虫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网室生测方法明确棉铃虫下唇须陷窝器所调控嗅觉行为及其行为学意义。其次,使用电生理、气相色谱和质谱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用技术鉴定下唇须陷窝器感知的信息化合物,并测定这些信息化合物的活性及其对行为的调控作用。最后,采用电生理技术和神经元荧光染色技术阐明下唇须陷窝器感器对棉铃虫嗅觉行为调控的神经生理基础。通过行为试验和电生理记录明确棉铃虫下唇须的功能,并揭示其神经基础,为改进基于利用嗅觉来控制害虫的策略提供基础知识。

结项摘要

我们以棉铃虫为对象研究下唇须对棉铃虫行为的调控及其机制。我们发现切除下唇须后棉铃虫产卵量下降,卵在棉花植株上面的分布模式发生变化,该结果表明下唇须可能参与调控棉铃虫的产卵行为,调控落卵位点的分布。进一步,我们利用电生理技术明确了棉铃虫下唇须对多种植物信息化学物质的反应特定,该结果为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学物质对产卵行为调控的机制奠定了基础。利用转录组和表达定量方法鉴定了棉铃虫下唇须表达的气味受体。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染色标记技术对棉铃虫嗅觉中枢解剖结构得到进一步深入解析,构建了棉铃虫触角叶纤维球图谱,比较了雌雄棉铃虫触角叶纤维球的异同,明确了雌雄特异的纤维球。其中与下唇须连接的纤维球也具有雌雄差异。我们在分子受体、神经解剖和电生理反应水平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为研究下唇须感器调控棉铃虫行为的分子和神经机制奠定了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4)
专利数量(1)
黑腹果蝇脑解剖结构的研究进展简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华中昆虫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常亚军;马百伟;刘晓岚;谢桂英;陈文波;汤清波;赵新成
  • 通讯作者:
    赵新成
棉铃虫成虫脑三维结构的重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华中昆虫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秋燕;汤清波;赵新成
  • 通讯作者:
    赵新成
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桂英;赵新成;郭培;陈秋燕;吴国良;李国平;封洪强
  • 通讯作者:
    封洪强
烟青虫成虫脑结构解剖和三维模型构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秋燕;吴晓;汤清波;谢桂英;赵新成
  • 通讯作者:
    赵新成
茶尺蠖幼虫脑的解剖结构
  • DOI:
    10.16380/j.kcxb.2016.08.004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桂英;陈俊华;汤清波;尹健;赵新成
  • 通讯作者:
    赵新成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棉铃虫幼虫中栓锥和侧栓锥感器味觉受体神经元的中枢投射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PLos On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曹欢;Berg, Bente G.;闫凤鸣;赵新成
  • 通讯作者:
    赵新成
昆虫触角叶的结构
  • DOI:
    10.16380/j.kcxb.2015.02.012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新成;翟卿;王桂荣
  • 通讯作者:
    王桂荣
草地贪夜蛾幼虫对四种刺激物质的味觉感受和取食选择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文华;孙龙龙;马英;孙惠婉;张佳佳;白润娥;赵新成;汤清波
  • 通讯作者:
    汤清波
烟青虫幼虫味觉栓锥感器的形态、电生理及中枢投射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NeuroReport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洪珍珍;曹欢;闫凤鸣;赵新成
  • 通讯作者:
    赵新成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昆虫学报 49(2): 323-332. 2006.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新成;王琛柱
  • 通讯作者:
    王琛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赵新成的其他基金

雄性棉铃虫前脑侧角神经元对性信息素信号的感受和编码模式解析
  • 批准号:
    32370525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