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电磁超声诱导SiC陶瓷/金属钎料界面非晶过渡层的形成及其连接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67409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414.材料冶金加工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bonding of the liquid filler metal to the ceramic was one of the facing key problems during brazed joining large-size SiC ceramic components. In this study, the internal self generated electromagnetic ultrasonic wave is used in the liquid filler metal alloy. The electromagnetic ultrasonic directly produce cavitation effect in the liquid filler metal, and promote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 of amorphous layer between the SiC ceramic and the liquid filler metal.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filler metal and SiC ceramics can be improved, which can realize the purpose of joining SiC ceramic at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stress. Comprehensive study on distribution and pointing behavior of the electromagnetic ultrasonic field, acoustic cavitation in the liquid filler metal and its effect on the liquid/solid interface interaction,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 mechanism of liquid solder and SiC ceramic will be carried out. It is aimed to reveal the physical nature and discipline of the cavitation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ultrasonic wave in liquid metal and in situ formation of amorphous layer between the liquid solder and SiC ceramic in order to ultimately control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 at ceramic/metal interfa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would be an enrichment of the current interfacial reaction theory, and provide alternative methods for bonding of brittle materials such as ceramic and glass and metal.
液态金属钎料对陶瓷的润湿结合是大尺寸SiC陶瓷构件钎焊连接中的难题之一。本研究采用交流电磁场在液态钎料合金内部自生电磁超声波,利用声空化效应在SiC陶瓷与钎料合金界面上原位生成非晶层,提高钎料合金与SiC陶瓷润湿结合强度,进而实现SiC陶瓷低温、低应力连接的目的。主要研究电磁超声诱导下液态钎料内部的辐射声场分布及指向行为,研究液态钎料中的声空化效应及其对液/固界面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液态钎料与SiC陶瓷界面反应机制。揭示电磁超声波在液态金属内产生空化效应的物理本质及其规律,揭示电磁超声诱导SiC陶瓷与液态钎料界面上原位生成非晶层的物理本质及其规律,以实现对陶瓷/金属界面反应的最终调控。本项目可丰富现有的界面反应经典理论,同时为脆性材料(如陶瓷和玻璃等)与金属连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结项摘要

本项目采用交流电磁场在液态钎料合金内部自生电磁超声波,利用声空化效应促进SiC陶瓷与钎料合金结合,使其界面部分生成非晶层,提高钎料合金与SiC陶瓷润湿结合强度,进而实现SiC陶瓷低温、低应力连接的目的。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揭示了不同液态钎料内空化泡成长与破裂的机制,提出了空化效应及其对液/固界面作用过程的影响规律。发现了Zn基、Sn基和Al基三种液态钎料中,加热温度、超声频率和空化泡初始半径等参数与空化效应之间的关系。解释了空化泡崩溃的最大温度随绝热指数线性增大,而崩溃时的最大压力随绝热指数和反应体系的温度增大而总体减小的规律。2.揭示了超声波作用下SiC陶瓷表面的超声声压分布及传播规律,发现了超声波作用下液态钎料在SiC陶瓷表面的振动规律和动态铺展规律,提出了在单个超声周期内钎料液滴内部压力随时间呈现周期性正、负压的连续转换。发现了钎料液滴在脆性材料表面铺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超声波作用。超声波作用使得钎料液滴受方向向下大小不同正弦分布的声压偏移量作用,导致钎料液滴沿偏移量梯度方向流动,从而促使液滴向外铺展。3.揭示了钎料薄层和钎料液滴中直接生成电磁超声的机理,发现了非接触电磁超声波的作用下不同母材表面钎料液滴铺展行为。发现了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和电流频率等参数对液态钎料内部的位移影响。4.发现了钎料合金与4H-SiC连接界面的连接性质,揭示了在Zn基、Sn基和Al基钎料合金与4H-SiC界面上的主要成键方式和成键强度,提出了Sn-Zn/C之间形成的离子键相互作用大于Si/Sn-Zn的化学键强度。5.揭示了SiC陶瓷/Al合金接头的应力分布及对接头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使用Zn-Al钎料进行钎焊SiC陶瓷的接头组织及界面连接方式,发现了SiC陶瓷在超声波作用下与Zn-Al钎料形成非晶组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8)
Control of Mg2Sn formation through ultrasonic-assisted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of Mg to Al
通过超声波辅助 Mg 与 Al 的瞬时液相键合控制 Mg2Sn 的形成
  • DOI:
    10.1016/j.jmatprotec.2018.01.003
  • 发表时间:
    2018-05-01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6.3
  • 作者:
    Li, Zhengwei;Xu, Zhiwu;Yan, Jiuchun
  • 通讯作者:
    Yan, Jiuchun
β-Sn与4H-SiC界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DOI:
    10.14024/j.cnki.1004-244x.20190402.00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志鹏;李昊宣;张茗瑄;许志武
  • 通讯作者:
    许志武
Effects of duty cycle and pulse frequency on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electrodeposited Ni-Co-SiC nanocoatings
占空比和脉冲频率对电沉积Ni-Co-SiC纳米涂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DOI:
    10.1016/j.ceramint.2020.01.258
  • 发表时间:
    2020-06-01
  • 期刊: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Ma, Chunyang;Zhao, Danqiong;Ma, Zhipeng
  • 通讯作者:
    Ma, Zhipeng
液态钎料薄层中超声空化泡的成长与破裂
  • DOI:
    10.12073/j.hj.2018112900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焊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茗瑄;陈桂娟;马志鹏;李昊宣;李阳
  • 通讯作者:
    李阳
超声振幅对石英玻璃表面钎料铺展行为的影响
  • DOI:
    10.19476/j.ysxb.1004.0609.2019.04.1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志鹏;于海洋;许志武;袁月;崔巍;闫久春
  • 通讯作者:
    闫久春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并行动态规划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森;马志鹏;李善综;熊静
  • 通讯作者:
    熊静
基于汉明码与从属像素补偿的半色调图像信息隐藏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志鹏;栗风永;张新鹏
  • 通讯作者:
    张新鹏
无义突变与“遗传补偿效应”
  • DOI:
    10.16288/j.yczz.19-10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遗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志鹏;陈军
  • 通讯作者:
    陈军
多功能测风参数监测系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煤炭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志鹏;田建艳;李何
  • 通讯作者:
    李何
玉米-马铃薯间作根系特征及其与坡耕地红壤径流养分流失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杜静;范茂攀;王自林;马志鹏;马宇航;李永梅
  • 通讯作者:
    李永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