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用于多种标志物联合定量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在急性心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1140055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负责人:
汪运山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1005.生物成像、电子与探针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刘剑、孙善会、郑燕、李可、刘澄玉、王新沛、李远洋、李鹏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生化标志物异常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重大疾病生化标志物往往有多种,多指标联合定量检测将大大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本课题以急性心梗的三种重要标志物Mb、CK-MB、cTnI联合定量检测为切入点,采用MEMS技术和荧光免疫技术,进行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研究,设计芯片形状结构,研究微结构中流体动力学变化,优化芯片制备工艺;研究纳米敏感材料的生物修饰方法,确定敏感材料试剂配方;分析微流控芯片检测机理,建立电信号与生物量的计算模型,为多指标联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制备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研制用于急性心梗诊断的微流控芯片及其便携式检测仪样机,实现对急性心梗三种重要标志物Mb、CK-MB、cTnI联合定量检测,为急性心梗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生物医学、微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联合发展。
英文摘要
生化标志物异常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以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蛋白标志物为切入点,采用纳米荧光免疫技术,研究了对纳米敏感材料的修饰方法,并优化了生物活性材料与纳米粒子的偶联方案。通过分析生物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机制,建立了生物量分析数学模型。设计制备了小型检测模块,通过实验获得了传感器响应特性,验证了心梗标志物检测理论。模拟分析了微流控芯片液流的驱动方式及其流动特性。共有2名研究生参与了本课题,经过一年努力,课题组共发表论文2篇,录用论文2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篇,申请专利2项,1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1项发明专利已受理公开。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
期刊:振动.测试与诊断
影响因子:--
作者:魏长智
通讯作者:魏长智
DOI:--
发表时间:--
期刊: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魏长智
通讯作者:魏长智
DOI:--
发表时间:--
期刊:仪器仪表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刘剑
通讯作者:刘剑
转录调节因子DEC1在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167146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6
  • 负责人:
    汪运山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