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有色光环境对幼猴屈光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0960414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负责人:
钟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1306.视觉、视光学与近视、弱视及眼肌疾病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胡敏、周华、张波涌、李开明、李琴、熊云帆、曹倩、孙鹏、杨文艳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不同环境光照对眼球生长的影响不一,长波长单色光可诱导豚鼠近视的发生,短波长光则促进眼球向远视发展,且伴有视锥细胞分化和视蛋白表达的改变。本研究在以上基础上,选择与人类色觉和眼球发育最接近的恒河猴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对模拟人类不同的有色光照射环境下饲养的幼猴屈光状态、眼球发育结构参数和巩膜生物力学特性测量,结合眼球壁组织形态研究,并通过视网膜视锥细胞、视蛋白及视网膜、巩膜中相关因子的测定,阐明有色光环境对幼猴获得性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建立获得性近视自然动物模型,为不同波长光进行近视眼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探索人类发育期间有色光环境对眼球屈光系统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也为近视的防治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英文摘要
背景:不同环境光照对眼球生长的影响不一,长波长单色光可诱导近视的发生,短波长光则促进眼球向远视发展,且伴有视锥细胞分化和视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通过对模拟人类不同的有色光照射环境下饲养的幼猴屈光状态,用不同有色光照射幼恒河猴,建立不同有色光照射环境下恒河候屈光发育模型。眼球发育结构参数和巩膜生物力学特性测量,视网膜视锥细胞、视蛋白及视网膜、巩膜中相关因子的测定。结果:成功建立了不同有色光照射环境下恒河候屈光发育模型。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干预可使恒河猴屈光发育状态发生变化,长波长单色光可诱导相对性近视,短波长单色光可诱导相对性远视。眼球对不同波长光产生的反应, 以眼轴变化引起的眼球生长速度改变为主。长波长单色光可诱导相对眼轴增长,短长波长单色光可诱导相对性眼轴增长减缓。 长波长光使恒河猴巩膜变薄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短波长光使恒河猴巩膜成纤维细胞增生受抑制。 不同波长色光致巩膜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长波长单色光照下巩膜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紫光照射组短波长敏感视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红光组长波长敏感视蛋白表达升高, 紫光组短波长敏感视蛋白表达升高。巩膜及视网膜RA含量在能使眼球生长速度加快的视觉条件中升高 ,RA的变化与视网膜RA的变化是一致的。长波长单色光照参与分解代谢的MMP-2表达水平上调。巩膜MMP-2的表达水平与近视的发生有明显相关。红光照明可以导致豚鼠视网膜表达的褪黑激素受体mRNA量显著上升,紫光照明组褪黑激素受体mRNA量轻度下降,红光照明可以导致豚鼠视网膜表达的褪黑激素受体蛋白量显著上升,紫光照明组褪黑激素受体的蛋白量轻度下降。结论:建立色觉获得性近视自然动物模型,说明色觉参与了幼猴屈光发育的过程,为不同波长光进行近视眼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
期刊:国际眼科纵览
影响因子:--
作者:康剑书;周华;钟华
通讯作者:钟华
低强度红光照射通过Müller细胞调节脉络膜结构和功能抑制近视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360212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2万元
  • 批准年份:
    2023
  • 负责人:
    钟华
  • 依托单位:
基于多模态影像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的青光眼进展分析方法研究
  • 批准号:
    81960176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5.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9
  • 负责人:
    钟华
  • 依托单位:
新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估算模型的建立及对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
  • 批准号:
    81760170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4.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7
  • 负责人:
    钟华
  • 依托单位:
新型青光眼进展分析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
  • 批准号:
    81460085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7.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4
  • 负责人:
    钟华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