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及其对东北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27223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1.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Tancheng-Lujiang (Tanlu in brief) fault zone is the largest one in eastern China, where the M81/2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by Tancheng, Shandong Province in 1668. While history records no M?6 events along the northeastern section of this fault zone So far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the Yilan-Yitong fault was active in the early Quaternary and bears no potential of great shocks. .The applicant first discovered the evidence of its activity in the Holocene, and further inferred that it is associated with a paleoearthquake event. This discovery may change the existing recognition of the latest active age and largest seismic risk of this faul if more active proofs can be found.The application will apprase the future earthquake risk and provide scientific proofs for preventing earthquake disaster through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FangZhen seg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Shulan segmeng of Jilin province..The structure geomorgraphy process controlled by YiLan-YiTong fault and deep geological process will be disscussed based on results of Songliao and Sanjiang basins evolution.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深大断裂,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发震构造,历史上1668年在山东郯城发生过8.5级特大地震。东北段依兰-伊通断裂历史上没有6级以上地震记载,一般认为是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申请者首次在黑龙江段和吉林段发现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证据,并有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带。上述新发现如果能够被进一步证实的话,将彻底改变了对东北地区地震危险性的根本认识。本申请拟通过对依兰-伊通断裂黑龙江方正段和吉林舒兰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的定量研究,其它段落的活动性调查,评价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为地震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断裂带自身的构造地貌的特征和两侧的宏观地貌演化历史开展研究,结合松辽盆地和三江盆地形成演化历史的研究以及东北地区活动火山的研究结果,探讨依兰-伊通断裂活动对东北地区构造地貌和深部地质过程的控制作用。

结项摘要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深大断裂,历史上1668年在山东郯城发生过8.5级特大地震。东北段依兰-伊通断裂一般认为是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申请者首次在黑龙江段和吉林段发现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证据,彻底改变了对东北地区地震危险性的根本认识。通过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野外调查、槽探开挖和构造地貌测量等研究方法,对依兰-伊通断裂进行了几何结构、构造地貌、活动习性等系统性研究,获得了依兰-伊通断裂带晚第四纪定量活动数据,并进行了分段活动研究,为地震灾害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和进展:.(1)该断裂至少发育舒兰、通河、尚志和汤原4个全新世活动段,及萝北、依兰、延寿和五常4个晚更新世活动段。这一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该断裂“弱活动或不活动”的传统认识,对完善和补充东北地区的活动构造图像,及开展强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2)通过断裂带断错地貌填图和几何结构调查认为,断裂带几何结构分段特征明显。不同段的几何图像和运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各段规模不等,多在平面上呈左阶斜列展布,但断裂的主体已不再沿袭原来的边界断裂活动,而是迁移到盆地内部。这暗示着依兰-伊通断裂带的现今活动具有新生性,处于新生阶段的生长期或幼年期。.(3)通过典型点的地貌测量、年代样品测定、古地震探槽的揭露和历史地震考察,获得了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不同时间段的滑动速率,得到了断裂晚第四纪以来8个段落存在强震活动的证据。各新活动段除了具有相对独立的活动历史外,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晚期表现出丛集活动的特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依兰-伊通断裂方正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及其地貌表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震灾防御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疏 鹏;闵伟;刘玉刚;余中元
  • 通讯作者:
    余中元
依兰-伊通断裂带尚志段晚全新世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来自古地震与历史文献的约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闵伟;韦庆海;刘玉刚;刘双
  • 通讯作者:
    刘双
Late Quaternary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the Eastern End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阿尔金断裂东端晚第四纪构造变形
  • DOI:
    10.1111/1755-6724.12599
  • 发表时间:
    2015-12
  • 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MIN Wei;CHEN Tao;LIU Yugang;Su Peng
  • 通讯作者:
    Su Peng
松 辽 盆 地 北 部 反 转 构 造 的 几 何 特 征 、变 形 机 制 及 其 地 震 地 质 意 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闵伟;韦庆海;赵斌;马艳春
  • 通讯作者:
    马艳春
Evidence for Holocene activity of the Yilan-Yitong fault, northeastern section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Northeast China
中国东北郯庐断裂带东北段宜兰伊通断裂全新世活动证据
  • DOI:
    10.1016/j.jseaes.2013.02.031
  • 发表时间:
    2013-05
  •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Liu Yugang;Jiao Decheng;Shen Jian;Pan Xiaolong
  • 通讯作者:
    Pan Xiaol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喷嘴式CVD 反应器结构对碳纳米管生长影响的数值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闵伟;江五贵
  • 通讯作者:
    江五贵
土壤盐度和施氮量对灰漠土尿素N转化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闵伟;侯振安;梁永超;冶军;刘伟;赵磊;MIN Wei,HOU Zhen-an,LIANG Yong-chao,YE Jun,LIU Wei
  • 通讯作者:
    MIN Wei,HOU Zhen-an,LIANG Yong-chao,YE Jun,LIU Wei
甘肃东南地区构造活动与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孕震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道阳;何文贵;闵伟;任治坤;刘兴旺;王爱国;许冲;葛伟鹏;李峰
  • 通讯作者:
    李峰
咸水滴灌对棉田土壤N_2O排放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DOI:
    10.13227/j.hjkx.201910137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慧楠;马丽娟;黄志杰;李美琪;侯振安;闵伟
  • 通讯作者:
    闵伟
咸水滴灌对土壤水盐平衡和棉花生长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文;郭慧楠;闵伟
  • 通讯作者:
    闵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