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寄生肉苁蓉属物种与宿主植物之间水平转移基因和microRNA的微进化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87020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202.植物系统发生与进化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 between parasitic plants and their hosts has been one of hotspots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It can provide the new evidence on a large evolutionary time-scale for resolution of the core issue how transgenes evolve in natural condition, which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Despite relatively high rate of horizontal transfer of transcripts in holoparasitic plants, it is lacking of micro-evolution mechanism for understanding unclear how many horizontally transferred entire encoding genes lay on the foundation of parasitism, which genes help parasitic plants to adapt different hosts and how do they evolv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elect the representative system of holoparasitic taxa, the species of Cistanche, and their host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type, occurrence and variation patterns of the encoding genes undergone the horizontal transfer and the genes by employing approaches of gene cloning, RT-PCR, RNA-Seq, expression profiling and small-RNA-seq. Based on the data from multiple omic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functional differences and selection force of the horizontally transferred genes and microRNAs between host and parasitic plant will be uncovered. Finally, the basal laws of micro-evolution mechanism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ransgenes and other gen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daptive evolution of parasitic plants will be concluded and summarized based on all of the evidence available.
寄生植物与宿主之间水平基因转移,能为理解自然条件下转基因是如何进化的,提供新的大时间尺度的进化证据,已成为进化生物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全寄生植物有相对较高的转录本水平转移,但迄今为止,究竟发生水平转移的共有完整编码基因如何奠定了寄生习性的基础、哪些基因帮助寄生植物实现与不同宿主的相互适应以及它们是如何进化的,一直缺乏进化机制方面的深入了解。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以典型的全寄生肉苁蓉属植物与其不同宿主作为对象,通过转录组、表达谱、小RNA测序等方法,结合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检测宿主-寄生植物间发生水平转移的编码基因和microRNA在数量、类别、发生方式和变异式样的差别。从多组学水平揭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归类、功能差异和选择驱动力,结合已获得的研究结果,系统地探讨受到选择的这些外源基因与其它基因相互作用微进化机制的基本法则、解析它们对寄生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影响。

结项摘要

本课题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新一代测序方法,对全寄生肉苁蓉属植物与近缘类群及其不同宿主的基因组DNA、转录组、micro RNA等进行测序,结合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探讨了非光合近缘植物类群间在质体基因组、线粒体组演化上的差异,解析了发生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的编码基因与寄生习性形成的关联,以及不同类型基因在宿主-寄生植物联系形成的相互作用规律。1)首次发现肉苁蓉属不同物种质体基因组退化(丢失、假基因化)具有分支特异性的特点,并明确鉴定到通过细胞内转移到线粒体组和核基因组中质体来源序列,确定了丢失基因的去向;2)研究发现,相比各类群主要分支质体基因组受到不同程度功能退化的影响,它们的线粒体组核心基因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这可能和全寄生植物异养生活不需要依赖光合作用,但它们的呼吸作用不可或缺有关;3)比较分析近缘类群的质体基因组和转录组中光合作用通路基因的表达情况,揭示了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适应非光合全寄生生活存在不同的演化策略;4) 线粒体组、转录组均检测出数量不等的HGTs, 揭示该属演化历史存在尚未被认识的过去宿主,支持全寄生植物现有专性寄生是由原来的兼性寄生类群进化而来;5)为数不多的共有编码基因的水平转移,提供了转移自宿主的关键基因取代了寄生植物原有的功能基因的证据,揭示了全寄生植物适应异养生活初期和各物种分化阶段至关重要的基因组变化。6)根部全寄生肉苁蓉属与近缘类群都发现寄生植物的microRNA通过在吸器富集表达,靶向宿主防御基因mRNA使其表达量下调, 这一点和茎部寄生的菟丝子属植物研究比较类似,但发生的基因种类和规模均存在差异,本研究还发现大量来自宿主的microRNA通过靶向吸器mRNA以抵御寄生植物的信号。本课题系统探讨受到选择的外源基因与其它基因相互作用微进化机制的基本法则,所获得的结论在同科不同近缘类群亦有类似发现,为进一步解析寄生植物的物种分化与适应不同宿主的演化过程奠定了分子基础、提供了详实的组学数据和研究方法的借鉴参考。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mparing complete organelle genomes of holoparasitic Christisonia kwangtungensis (Orabanchaceae) with its close relatives: how different are they?
比较全寄生 Christisonia kwangtungensis(Orabanchaceae)与其近亲的完整细胞器基因组:它们有何不同?
  • DOI:
    10.1186/s12870-022-03814-3
  • 发表时间:
    2022-09-17
  • 期刊:
    BMC PLANT BIOLOGY
  • 影响因子:
    5.3
  • 作者:
    Zhang, Chi;Lin, Qianshi;Zhang, Jiayin;Huang, Zihao;Nan, Peng;Li, Linfeng;Song, Zhiping;Zhang, Wenju;Yang, Ji;Wang, Yuguo
  • 通讯作者:
    Wang, Yuguo
Diverse trajectories of plastome degradation in holoparasitic Cistanche and genomic location of the lost plastid genes
全寄生肉苁蓉中质体降解的不同轨迹和丢失质体基因的基因组定位
  • DOI:
    10.1093/jxb/erz456
  • 发表时间:
    2020-01-23
  • 期刊: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影响因子:
    6.9
  • 作者:
    Liu, Xiaoqing;Fu, Weirui;Wang, Yuguo
  • 通讯作者:
    Wang, Yuguo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Caroxylon passerinum (Chenopodiaceae), an annual desert plant.
一年生沙漠植物 Caroxylon passerinum(藜科)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
  • DOI:
    10.1080/23802359.2021.1994891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Resour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ie W;Zhang C;Wang Y;Zhang Y
  • 通讯作者:
    Zhang Y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s of two species of Zygophyllum (Zygophyllaceae).
两种霸王属(Zygophylllaceae)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
  • DOI:
    10.1080/23802359.2020.1825132
  • 发表时间:
    2020-10-05
  • 期刊: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Resour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u H;Fu W;Xie W;Wang Y;Zhang Y
  • 通讯作者:
    Zhang Y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质性生境对半红树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居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遗传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志红;唐恬;周仁超;王玉国;简曙光;钟才荣;施苏华
  • 通讯作者:
    施苏华
果皮和种皮微形态特征在杜鹃花属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植物分类学报(2007), 45 (1): 21–38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玉国;李光照;张文驹;尤佳
  • 通讯作者:
    尤佳
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研究的基因选择、引物设计与应用策略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广西植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玉国
  • 通讯作者:
    王玉国
聚丙烯超短复合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玉国;杨莉;柯扬船
  • 通讯作者:
    柯扬船
外源EBR和NO信号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胚抗氧化系统和低温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邢国芳;杨小环;王玉国;杜慧玲
  • 通讯作者:
    杜慧玲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玉国的其他基金

基于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探讨适应不同宿主的肉苁蓉属植物水平基因转移
  • 批准号:
    31370248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蜘蛛抱蛋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与花部形态性状演化
  • 批准号:
    30970199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山矾属的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
  • 批准号:
    30400024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1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