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相组成及微结构的演化过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40115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110.金属生物与仿生材料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The increasing deploy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and wind power requires a commensurate increase in energy storge capacity to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electrical power grid. Combining these sources with the energy grid is especially challenging due to the large, rapid variability in their output. Intermittent spikes or drops in power must be smoothed for duration as short as a few seconds, whereas load balancing is needed to counter diurnal fluctuations. Liquid metal battery, with long cycle life, high rate capability and low cost, can be severed as a grid scale energy storage device. The liquid metal alloy could be used as the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quid metal battery, which has the good performance with the low price. However, it is found the “dome-like” intermetallic was easily formed on the top of positive electrode, which might result in the battery short. The mechanism of this phenomenon is still unknown. Here, we propose to use ex-situ and in-situ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phase and structure of Bi-Sb liquid electrode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rocess. The research will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ase and structure of positive electrode and the charge-discharge rate, and illumin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dome-like” intermetallic.
随着风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风能、太阳能本身所固有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必会对电网的平稳运行产生明显的影响。液态金属电池具有高倍率充放电、长寿命且低价格等特点,可作为新能源存储装置,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液态合金正极材料在液态金属电池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电池性能并降低价格,但初步研究发现充放电过程中合金正极材料表面易形成固态金属间化合物导致电池失效,其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并不清楚。本项目拟采用准原位和原位研究方法对电池的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中,正极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演化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定量的描述充放电过程中合金正极材料相组成和微结构与充放电速率及合金比例之间的关系,揭示充放电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产生和变形的机理,进而提出能够有效避免其产生的办法,为液态金属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随着风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电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风能、太阳能本身所固有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必会对电网的平稳运行产生明显的影响。液态金属电池具有高功率充放电、长寿命且低价格等特点,是一类全新的能量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可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但目前对这一新型电化学储能体系的电极材料认识尚浅,严重制约了液态金属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为解决液态金属电池材料关键科学问题,进一步提高液态金属电池性能,本项目以Bi-Sb合金电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组分Bi-Sb合金作为液态金属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定量描述了Bi-Sb合金比例与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系,获得了最优电化学性能的Bi-Sb合金比例;采用非原位分析手段研究了Bi-Sb合金放电过程中微结构与相组成演化过程,获得了不同比例的Bi-Sb合金放电过程中的放电程度与微结构关系的变化规律;优化Bi-Sb合金比例组装了大容量Li||Sb-Bi单体电池,获得了具有优异循环稳定性、大倍率充放能力的单体电池,并获得了89%的迄今为止最高的液态金属电池体系的能量效率,且成本仅为68 $ kWh-1;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固态金属Sb作为正极材料的新型液固金属电池,获得可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具有很好的实用前景。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液态金属电池核心技术体系,为实现下一代低成本、长寿命的能量型电化学储能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6)
In 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diation process for a single CuO nanowire electrode
单氧化铜纳米线电极电化学钠化过程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 DOI:
    10.1039/c5ra24086g
  • 发表时间:
    2016-01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Liqiang Zhang;Yuecun Wang;Degang Xie;Yushu Tang;Chunyang Wu;Lishan Cui;Yongfeng Li;Xiaohui Ning;Zhiwei Shan
  • 通讯作者:
    Zhiwei Sh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钛金属新型冶金技术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中国材料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鸿民;焦树强;宁晓辉;ZHU Hongmin,JIAO Shuqiang,NING Xiaohui (School of
  • 通讯作者:
    ZHU Hongmin,JIAO Shuqiang,NING Xiaohui (School of
氧化还原电解液中石墨烯水凝胶超电容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广州化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丹;宁晓辉;赵春欣;刘哲;鲍琳
  • 通讯作者:
    鲍琳
新型液态金属电池正极材料的探索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材料科学与工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丽;王博;韩福盛;赵广耀;刘双宇;盛鹏;李慧;白会涛;陈新;宁晓辉;何成
  • 通讯作者:
    何成
羧甲基纤维素的流变特性在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探索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广州化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宁晓辉;张淦宇;赵春欣;鲍琳
  • 通讯作者:
    鲍琳
基于密度最大值聚类的奶酪风味鉴别模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乳品工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干佳俪;谭励;宁晓辉;王蓓;孙践知
  • 通讯作者:
    孙践知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宁晓辉的其他基金

机器学习加速设计钙基液态金属电池电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调控
  • 批准号:
    52374310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新型铁/氯化亚铁-石墨低温熔盐电池的充放电机理及性能调控
  • 批准号:
    51874228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